现实版《想见你》!VR 技术让母女“重逢”,感动上千万人
2020/2/17 14:25:10
本文主要是介绍现实版《想见你》!VR 技术让母女“重逢”,感动上千万人,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热剧《想见你》中的桥段,正在现实世界中上演。
一位韩国妈妈,在女儿去世 3 年后,借助 VR 设备和女儿在虚拟世界中再次相见。这件事被拍成了一个纪录发布在国外的视频网站上,短短几天便获得了上千万的播放量。
在这段纪录片中,时隔 3 年未见,小女孩在 VR 中奔向母亲:“妈妈,你想我吗?”
通过 VR 与过世的女儿「重逢」
最近台剧《想见你》非常火,哪怕没看过大家对这部片名一定也都不陌生。剧中女主角通过 VR 眼镜与已逝男友一起「重温」了一场演唱会的现场,不禁让人泪目,这一桥段也因此上了微博热搜。
这一桥段因为科技的进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正在上演。
现实中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张智星的韩国妈妈。3 年前的一天,她 7 岁的女儿娜燕咽喉水肿并突然开始发热,因迟迟不退烧,决定去大医院做检查,谁也没有料到女儿患上的是罕见病血癌。症状发作后一个月便不幸离世了。
女儿去世后母亲一直不能忘怀,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女儿。韩国一家 VR 制作公司得知此事后,便派出公司的技术人员,与张智星合作,使母女二人在虚拟世界得以重逢。
据网上资料显示,这家公司从张智星那里收集了女儿的照片、声音等数据,还向全国寻找相似的小孩扮演 VR 演员,模仿娜燕生前的一举一动,最终制作了一段娜燕与母亲重聚的短片。
短片中,母亲为女儿补过了生日,参观了女儿在天上生活的小屋子,见到了女儿的小伙伴独角兽。
而在经历了短暂相见后,女儿在最后化作蝴蝶飞走了。随之也带走了母亲心中的愧疚。
这则视频播出后短短几天,就达到了上千万的播放量。
但网上对这个技术的实际应用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虽然有用,但感觉有点残忍,这样母亲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来了吧,人不可能一辈子活在虚拟世界中。
也有网友认为这对失去亲人的人来说这不是二次伤害,是一种对自己的治愈和缺失遗憾的圆满吧。
这是 Youtube 上点赞最高的一段评论,大意如下:
这位母亲想这样做是因为她想画一个句号。她如此突然的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并且没有机会说出那句再见。因此,她三年来几乎处于近乎失控的状态。这位母亲后来评论说,这样做后感觉很好,她并不会沉迷于虚拟角色和虚拟的世界当中,一遍又一遍地重温女儿仍然存在的生活。
这将是她和女儿最后一次的再见。
背后的技术实现
这部纪录片于今年 2 月初播出。制作团队在去年和这位母亲沟通后,用了八个月的时间来实现这一场景。
制作团队使用 VR 技术来实现 Nayeon 的脸部、身体和声音。子模型的运动记录为运动捕捉,并在监视器上实现,并在 VR 工作室再现场景。构建这一场景,最大的难点有两个:
- 需要构造高质量训练数据集
- 训练驱动模型
好在女儿生前母亲为她保存了大量的照片、录音以及视频资料,这样也为技术团队解决了很大的难题。
为了尽可能还原出 Nayeon 的声音,他们以早先拍摄的家庭视频中 Nayeon 的声音为基础,又请来五名同龄孩子分别录制了 800 多条录音作为补充。
为了让 Nayeon 的形象更逼真,除了尽力复刻女儿的人脸模型外,还要求动作捕捉演员根据视频资料以及家人的描述尝试学习 Nayeon 的特有肢体语言。
尽管因为时间问题,最终虚拟出来的女儿和现实中还是有较大差异,但这位韩国母亲的另一位小女儿表示:“这已经可以了,这已经足够帮忙消除母亲的思念与愧疚。”
「虚拟人」由来已久
其实将已逝之人通过全息影像、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特效技术“复活”,在业内统称为「虚拟复刻」。
早在 2012 年,美国的已逝 Rap 歌手 Tupac Shakur 就在一次音乐节上「被复活」,与粉丝见面。
2013 年,在周杰伦台北小巨蛋《2013 魔天伦世界巡回演唱会》中,邓丽君也被通过同样的技术与周杰伦进行了跨时空的对唱。
但由于之前 VR/AR 技术发展的局限性,虚拟出来的人基本是依托于 CG 特效制作技术,复活后也仅限于在屏幕上短暂出现,而无法像真人一样进行交互和互动。
随着近几年 VR 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新的视觉形式改革,再加上 5G 的大面积应用时间,为“虚拟人”技术的带来更多支持。
比如此次为韩国母亲复活女儿,并让其在虚拟场景中与虚拟角色进行深度互动交流,虽然成本较为昂贵,但已经成为了可能。
展望未来
我们可以把人“复活”,那下一个阶段是什么?会带来什么衍生的问题与影响么?
《华尔街日报》指出,在未来,虚拟人占领的或将不只银幕中心:当打造虚拟人不再是一件烧钱的事情时,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虚拟人」或者自己的「虚拟替身」。
为了亲自验证人工智能加速虚拟人构建进程的事实性,来自《华尔街日报》的 R.T. Watson 尝试把自己数字化。过程中,他发现了虚拟人的吸引力所在和一些仍待解决的道德风险。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与普及,我们每个人的信息数据在被收集、清洗、整理后,都能在网络上复制出另一个“我”。首先是动作形态,再然后可能就是我们的思维和意识了。
在未来,人们会不会通过这一技术,永远的“活”下来呢?
罗斯布拉特在他出版的书籍《虚拟人:人类新物种》中,也论及了虚拟人时代到来后的种种社会问题,认为“一旦被创造出的有意识的思维克隆人——即智能的、有情感的、活的虚拟人,成为一个普遍的人类追求,我们将面对很多新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因为它从根本上扩展了‘我’的定义。”
科技的发展终将改变生命、颠覆未来。
但也唯有进步的科技才能实现跨越生死、穿越时空的现实版的“想见你”。
这件事,你怎么看?
这篇关于现实版《想见你》!VR 技术让母女“重逢”,感动上千万人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 2024-11-20实战:30 行代码做一个网页端的 AI 聊天助手
- 2024-11-185分钟搞懂大模型的重复惩罚后处理
- 2024-11-18基于Ollama和pgai的个人知识助手项目:用Postgres和向量扩展打造智能数据库
- 2024-11-15我用同一个提示测试了4款AI工具,看看谁设计的界面更棒
- 2024-11-15深度学习面试的时候,如何回答1x1卷积的作用
- 2024-11-15检索增强生成即服务:开发者的得力新帮手
- 2024-11-15技术与传统:人工智能时代的最后一袭纱丽
- 2024-11-15未结构化数据不仅仅是给嵌入用的:利用隐藏结构提升检索性能
- 2024-11-15Emotion项目实战:新手入门教程
- 2024-11-157 个开源库助你构建增强检索生成(RAG)、代理和 AI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