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客户端缓冲区 output buffer

2021/4/23 19:28:37

本文主要是介绍Redis 客户端缓冲区 output buffer,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output buffer是 Redis 为 client 分配的缓冲区,Redis的每个连接都配有自己的缓冲区空间

这个client包括:

(1)真正的用户客户端

(2)slave

(3)monitor


处理请求后,Redis把响应数据复制到客户端缓冲区,然后继续处理下一个请求,与此同时,请求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读取数据

如果输出缓冲区控制不好,占用过多内存,可能导致系统崩溃,例如

(1)一个简单的命令,能够产生体积庞大的返回数据

(2)执行命令太多,产生的返回数据的速率超过了往客户端发送的速率,这时也会产生消息堆积,从而造成输出缓冲区越来越大

所以 Redis 设置了一些保护机制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这些机制作用于不同种类的客户端,有不同的输出缓冲区大小限制,限制方式有两种:

(1)大小限制,当某一个客户端的缓冲区超过某一大小时,直接关闭掉这个客户端连接

(2)当某一个客户端的缓冲区持续一段时间占用空间过大时,也直接关闭掉客户端连接

对于不同客户端的策略如下:

(1)对普通客户端来说,限制为0,也就是不限制

普通客户端通常采用阻塞式的消息应答模式,如:发送请求,等待返回,再发请求,再等待返回

这种模式通常不会导致输出缓冲区的堆积膨胀。

(2)对于 Pub/Sub 客户端来说,大小限制是32m

当输出缓冲区超过32m时,会关闭连接,当客户端缓冲区大小持续60秒超过8m,也会导致连接关闭

(3)对于 Slave 客户端来说,大小限制是256m

当客户端缓冲区大小持续60秒超过64m时,关闭连接



这篇关于Redis 客户端缓冲区 output buffer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扫一扫关注最新编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