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算法| 常用排序算法小结

2021/5/12 14:25:24

本文主要是介绍基础算法| 常用排序算法小结,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Qsll45WSkWZrYexWi7v5qg

 

排序基础

排序的定义

将杂乱无章的数据元素,通过一定的方法按关键字顺序排列的过程叫做排序。

排序的分类

排序可分为内排序和外排序。

所谓内排序就是所有的数据和操作都在内存中完成。

而外排序就是说需要排序的数据太大,无法全部塞进内存,需要在内存和外存之间多次数据交换才能完成的排序。

算法优劣的术语说明

⚫稳定:如果Ai=Aj,开始Ai在Aj前面,排完序之后Ai依然在Aj前面。

⚫不稳定:如果Ai=Aj,开始Ai在Aj前面,而排完序以后Ai有可能跑到Aj后面去了。

⚫时间复杂度:一个算法执行完所消耗的时间。

⚫空间复杂度:执行一个算法需要消耗的内存空间大小。

常见算法的复杂度及稳定性

Image

1、冒泡排序(Bubble Sort)

常规冒泡排序

基本原理:

1)从序列的最左边开始,将两两相邻的两个元素(例如A[0]和A[1], A[1]和A[2], A[2]和A[3]等等)进行比较。将小的放左边,将大的放右边。例如A[i] > A[i+1],那么就交换A[i]和A[i+1]的位置。那么经过一轮比较交换以后,A[n]里的值必然是A[0]~A[n]中的最大值

2) 对剩下的元素A[0]~A[n-1]也进行上述操作。完成后A[n-1]里面存的就是A[0]~A[n-1]中的最大值

3) 不断对剩下的元素进行上述操作,直到剩下元素只有A[0]时,排序完成。

                       Image

                      Image

冒泡排序改进版

此方法可称为定向冒泡排序,它和冒泡排序的不同之处在于,定向冒泡从左到右把最大数搬到最后面的时候,再反向从右往左把最小值搬到最左边

                            Image

                                                               动态图

                                        Image

定向冒泡的优势:比如对序列{4, 5, 6, 7, 8, 2}排序,传统冒泡要访问5次序列,而定向冒泡排序只需要访问一次就OK了。

 

2、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基本原理:

1)先从A[0]~A[n]中找最小元素A[i],交换A[0]和A[i]的位置。

2)再从剩下的元素A[1]~A[n]中找最小元素A[j],交换A[1]和A[j]的位置。

3)不断在剩下的元素中找最小的元素丢到开头,直到剩下最后一个元素。

     Image

         Image

选择排序每次将最小值丢到开头的时候,有可能会打乱相等元素的位置因此,它是不稳定的。

也注意区分其和冒泡排序的区别:冒泡排序通过依次交换相邻两个顺序不合法的元素位置,从而将当前最小(大)元素放到合适的位置;而选择排序每遍历一次都记住了当前最小(大)元素的位置,最后仅需一次交换操作即可将其放到合适的位置。

3、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基本原理:

1)从A[0]开始,则A[0]可认为是已排序列。

2)取出下一个元素(比如A[1]),在已排序列中从右往左扫描,如果已排序列中的元素大于取出的元素((A[1])),那么就将该元素(已排序列中的)往后挪一个位置。

3)直到在已排序列中找到一个小于等于取出元素的元素。将取出元素插入该元素(已排序列中的)后一个位置。

4)不断重复步骤2-3.直到所有元素都插入到已排序列。

            Image

         Image

可以看出,关于相等元素,排序前后并不会改变他们的位置。因此,插入排序又是稳定的。

4、希尔排序(Shell Sort)

希尔排序,也叫递减增量排序,是插入排序的一种更高效的改进版本。其中希尔排序是基于以下几点做出改进的:

1)直接插入排序对于几乎排好的数据有着极高的效率。基本可以达到线性排序时的效率。

2)但是对于一般的乱序数据来说,直接插入排序由于每次只能将数据往后搬一位,从这点上来说它效率又是及其低下的。

基本原理:

1)将无序数据分割为若干个子序列,子序列不是逐段分割的,而是相隔特定的增量的子序列,对各个子序列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2)然后再选择一个更小的增量,再将数据分割为多个子序列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3)不断重复步骤2,直到最后增量变为1,即对所有数据使用直接插入排序(此时所有数据几乎都排好了,直接插入效率较高),最终排序完成。

                         Image

              Image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数据划分为多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中,相同的元素可能在各自的插入排序中移动,最后其稳定性就会被打乱。因此希尔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

5、归并排序(Merge Sort)

归并排序(MERGE-SORT)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效率为O(nlogn),1945年由冯·诺伊曼首次提出。归并排序的实现分为递归实现与非递归(迭代)实现

这里我们讨论递归实现。归并排序依赖于归并操作。归并操作(merge),也叫归并算法,指的是将两个顺序序列合并成一个顺序序列的方法。

基本原理:

1)申请内存空间A,大小为两个已排序列之和

2)设定两个指针,分别指向两个已排序列的首元素

3)比较两个指针指向的元素大小,将的那个元素丢进内存空间A。同时指向该元素的指针向前(后?)移动一位。

4)不断重复步骤3),直到任何一个序列的元素全被丢进空间A。那么就把另外一个序列剩下的所有元素丢进空间A。

           Image

             Image

归并排序是稳定的算法。

 

6、快速排序(Quick Sort)

快速排序由C. A. R. Hoare在1962年提出。它的基本思想是:开始选取一个基准数,通过一趟排序将基准数移到序列的合适位置,使得,左边的这部分都小于等于基准数,右边的部分都大于等于基准数,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那么,对于一个序列,怎样才能使基准数移动到正确位置,以便能使左边的数都小于等于它,右边的数都大于等于它呢?还是以数组A[N]为例,为大家慢慢道来:

1)设置两个变量i、j,排序开始的时候:i=0,j=N;

2)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赋值给key,即key=A[0];

3)从j开始向前搜索,即由后开始向前搜索(j--),找到第一个小于key的值A[j],将A[j]和A[i]互换;

4)从i开始向后搜索,即由前开始向后搜索(i++),找到第一个大于key的A[i],将A[i]和A[j]互换;

5)重复第3、4步,直到i=j;

6)3,4步中,没找到符合条件的值,即3中A[j]不小于key,4中A[i]不大于key的时候改变j、i的值,使得j=j-1,i=i+1,直至找到为止。找到符合条件的值,进行交换的时候i, j指针位置不变。另外,i==j这一过程一定正好是i+或j-完成的时候,此时令循环结束。

Image           Image  

 

                       Image

快速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这篇关于基础算法| 常用排序算法小结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扫一扫关注最新编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