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辛丑年,美国精密布局欲卡中国脖子,看了让人直呼“就这”?!

2021/5/13 10:57:05

本文主要是介绍又一辛丑年,美国精密布局欲卡中国脖子,看了让人直呼“就这”?!,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2021年3月2号,美国国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NSCAI)发布了一份《最终报告》(final report)China这个词一共出现了608次,报告里明确表示必须让中国芯片技术落后美国至少两代2月24号,拜登签署行政命令,对美国的电池、药品、稀土和半导体供应链进行全面审查;2月23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听证会上前,前谷歌CEO斯密特承认美国在芯片制造上是有短板的;2月4号,美国国防部投资了全球第二大稀土生产的澳大利亚放业公司Lynas;1月27日,美国智库中国战略组(CSG)发布了《非对称竞争:应对中国科技竞争的战略》;去年12月,大西洋理事会发布了《全球战略2021:应对中国的一项联盟战略》。如果再结合《经济学人》10月份的社论《拜登经济学》这大量分散的信息点串联起来,我们隐约能看到一张美国计划制衡中国的战略地图。


未来4年美国可能有3个进攻点和4个防守点。3个进攻点是控制关键技术,控制关键平台和标准,外交结盟4个防守点是制造业回流,美国新基建、绿色经济、富人加税4个防守点的成功会巩固3个进攻点的能力,而3个进攻点的成效会反哺4个防守点的进展,这就是美国的一盘大棋。


美国制衡中国的三个进攻点


图片

1.关键技术

发力点有两个,一是要卡中国的脖子,二是不要被中国卡脖子。那么现在全球竞争中什么技术点最关键?在《非对称竞争》里列出了4个标准:


一、卡脖子,就是一项技术能阻止下游多项技术的发展。二、加速器,就是一项技术能加速下游多项技术的发展。三、护城河,能增加国家防御能力的技术。四、***点,就是能威胁到别的国家安全的技术。


根据这4个标准,报告里列举了2个重点行业:芯片和基因工程。今天我们着重讲芯片领域。


芯片领域大家太了解了,连公园遛弯锻炼的大爷都知道美国在芯片上在搞中国,可是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以为芯片断供只是影响到手机。实际上远不止于此,今天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汽车、5g基站、ARVR等产业都依赖于芯片。以汽车为例,以前汽车芯片只需要管理发动机和电子设备,现在的汽车芯片需要处理辅助驾驶、电池管理、动力控制、等十几项甚至几十项任务。今天的算力就跟100年前的电力一样,正在变成绝对的必需品,而芯片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它可以被远程禁用。



谈到芯片我们都知道光刻机对于芯片的重要性,在《最终报告》里面智库建议美国首先要拉拢日本的尼康、佳能以及荷兰的ASML,因为他们加起来占全球光科技市场的90%以上,这还只是第一步,就算做到了控制工具还不够。所以下一步要鼓励芯片制造商迁入美国本土,即使做到这两点也还不够,因为下一代芯片的出现有可能直接掀掉光刻机的台子,所以《非对称竞争》里面又重点分析了下一代芯片,比如石墨烯。其实科学界对石墨烯的研究过去两年有了很大的进展,而这些进展就有不少是一个在MIT就读的中国籍博士后——曹原做出来的。


整体而言,今天的中国籍科学家在芯片新材料的研究上是全球不可忽视的存在。控制光刻机只是防守,新材料一旦被突破,故事就会被彻底改写,这也是美国今天高度紧张的原因。


当然中国也有卡美国脖子的地方。比如稀土,中国是全球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2019年全球稀土储量约为1.2亿吨,其中中国的储量就4400万吨,占比38%,其次为巴西和越南均为2200万吨,各占比19%。而今天拜登政府就非常清晰地认识到,稀土卡到了美国两个命门第一是绿色经济。不管是新能源车、风力发电还是节能电梯,几乎全都要用到稀土,要知道绿色可是拜登未来4年的一项政绩工程,卡的绿色就卡了拜登的命。第二是军事工业。这个重要性不用再说了,所以现在稀土如何绕过中国,是美国的一个重要议题,这里面也就有了我们开头说到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结盟获得稀土资源的新闻。


至于美国在芯片上卡中国脖子这件事,中国绝非想象的无能无力。据日经中文网3月30日报道,由于未能获得中国反垄断部门的批准,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和服务供应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宣布,已停止收购原日立集团旗下的国际电气公司KOKUSAI ELECTRIC(现归属于美国投资基金KKR)。由于收购失败,美应用材料公司将向KKR支付1.54亿美元的解约费。应用材料在中国大陆的市场营收高达15.76亿美元,占总营收的34%,是其第一大市场。


而根据国际反垄断法所规定,只要收购企业在某国有业务,就需要该国反垄断监管部门的批准方可交易。也就是说,应用材料若想顺利完成收购案,必须获得全部业务国方面的批准。


尽管收购案中的买家和卖家都在美国,但无视中国政府的态度显然不是一个好选择。“中国市场实在太重要了,企业不想放弃它。哪怕等待了快两年,他们仍然宁愿放弃收购。”


德国商报4月2日刊文指出,尽管美国正试图通过限制半导体对华出口让中国屈服,但这一目的很难达到。美国希望通过切断其最大地缘政治竞争对手的芯片供应,迫使中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正是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不足,让美国看到了借此打压中国的机会,中国也的确受到了美国行动的影响。然而拜登应结束前任特朗普的对抗路线,美国相关产业付出的代价太高了,因为在半导体之争中,中国绝不像华盛顿一些战略家想象的那样无能为力。


2.外交结盟

拜登跟特大统领最大差别就在于善于结盟。首先是供应链结盟。这方面美国接下来会大力发展盟国,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典型的盟友比如:愿意贡献稀土的澳大利亚,愿意贡献情报的五眼联盟等等。《报告》里面还专门提到了中国台湾的重要性,因为今天它作为全球最大和最前沿的芯片生产基地,地位无法取代。



3.平台和标准

结盟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控制平台和标准。就拿5G来说,美国已经成功说服英国、欧盟、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限用华为的5G技术。在《非对称竞争》里面还提出了要有一个更大的结盟范畴T12,就是美国加上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荷兰、韩国、芬兰、瑞典、印度、以色列、澳大利亚,一共12个国家。美国认为这些国家都是价值观相似的国家,未来可以联合起来制衡中国主导的技术平台和标准。


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的确被中国平台经济的成功给吓到了,因为平台具有规模效应,而中国以一个国家的规模就生长出了能抗衡美国,利用全球资源在发展起来的搜索、社交网络、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产业,在移动支付和5G技术上还全面领先美国,虽然美国在工业软件和操作系统这两个层面上还有巨大优势,但是中国还在高速发展,美国不搞联盟真的挡不住。


如果再进一步,比起失去移动通讯的主导权,美国其实更怕的是失去货币结算体系的主导权。《非对称竞争》里面就专门提到了中国的数字货币,认为它在5年之内有冲击美元结算体系的风险。因为美元现在其实陷入了资源的诅咒,美联储在2017年的时候就曾经表示,推出数字货币将会导致美元活力下降,极大的影响美国现在的利益,过去的美元实在是太成功了,给美国带来太多的好处,这反而阻止了美国官方数字货币的发展。



截至目前注册在美国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已经占到全球交易所数量1/4以上,而美国芝加哥交易所是全球唯一一家比特币期货交易所,而这一次的美元大放水,又让美国的投资机构和散户成了全球最支持数字货币的一群人,这背后其实酝酿着美国一个更大的危机。


美国制衡中国的四个防守点:


3个进攻点说完了再说4个防守点。


美国总统拜登于3月31日在匹兹堡公布了总额达到2.25万亿美元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计划。该计划内容涉及广泛,包含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制造业、交通、教育、科研和促进就业等多个方面。其中,拜登要求在科技研发领域投入1800亿美元经费,以维持和强化美国的全球创新领导者地位。


白宫发布的计划说明(Fact Sheet)指出,保持和强化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计算机等新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对美国未来的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都至关重要。如果美国想在当今全球经济中保持经济优势,就需要更多的研发投资。


该计划要求向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投资500亿美元,成立一个新的技术理事会,它将专注于支持半导体和先进计算、先进通信技术、先进能源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前沿创新。新的技术理事会将与联邦政府现有的项目合作,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


400亿美元用于升级研究基础设施,包括实体设施、计算能力和网络。这些资金将分配给各个联邦研发机构,包括能源部。


350亿美元用于气候、能源和环境领域的研发和应用示范,以实现应对气候危机的技术突破,这包括启动ARPA-C清洁能源创新计划,这一计划涉及到了储能、模块化核电、去碳化过程、氢能、碳捕捉与封存等领域,以及扩大对气候研究的全面资助。


300亿美元用于促进全美创新创业和高技术就业,包括乡村地区。根据民主党参议员在众议院提出的相关法案,这将授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位于人口低于50万的城镇的“创新中心”提供数十亿美元的创新支持项目,这一计划将明确把硅谷、波士顿、奥斯汀等9个“老牌科技中心”排除在外。


250亿美元用于增强科技创新对弱势群体的包容性。拜登认为在获得研发资金和从事创新产业方面的机会不平等阻碍了美国经济发挥其全部潜力。


在白宫发布的计划说明中,明确指出计划的目标是“使美国在竞争中超越中国”(out-compete China),并把气候危机和“中国的野心”并列为两大“我们时代的巨大挑战”。新美国安全中心的研究助理梅根·兰伯思认为:白宫的新计划意味着美国重拾冷战期间联邦政府的科研公共投资策略。冷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在科研人员、基础设施、研发项目等方面的大力投资,带动了互联网和其他先进技术的发展,筑就了美国创新的基石。


这一计划恰好对应了美国制衡中国的四个防守点:


1.智造回流。去年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司长年勇曾经说过,美国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制造业,虽然美国的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81%,但是其中的60%都是为制造业服务,其实美国在高端制造业上一直保存着实力,美国明白在中低端制造业上是无法跟中国竞争的,所以其实现在目标很明确,就是集中精力抢夺中国的高端制造业,而发力点就是投资自动化。


美国的计划是通过投资自动化,为本土制造业创造每小时20~30美金的新工作机会,而这种工作机会就会把现有的美国失业人口吸引回流到制造业,再配合新的职业培训体系,就有机会创造美国制造业的新繁荣,而这种繁荣又会进一步吸引资本投入,打造更多自动化的生产线,形成良性循环。美国认为这个循环一旦形成,就可以慢慢的建立一个跟中国抗衡的现代化制造生态。


2.搞基建。第一年拜登就准备500亿美元修复道路和桥梁,拨100亿美元为贫困地区提供新的交通设施。而接下来他还准备投1000亿美元改造公立学校,投资自动驾驶汽车基础设施,打造智慧城市,投资新能源基础设施,实现100%新能源经济等等,这里面的重中之重应该就是绿色经济


3.绿色经济。未来4年拜登计划用2万亿美元打造现代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并且希望到2035年实现电力部门没有碳排放。美国将会对交通、农业、制造业和建筑业进行绿色改革,而且也会重返巴黎协定,其实新能源这步棋是美国不得不下的,要知道石油是美元霸权的基础,而今天全球其他国家新能源的崛起就直接掀了石油的桌子,美国不主动应战,难道被动等死?问题是在修桥铺路,搞绿(色)贸(易),投资的钱从哪来?答案是加税。


4.富人加税。外增计划未来将企业税率从21%提高到28%,再对年收入超过40万美元的人加征税收,将最高个人收入税提高到39.7%,以及对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美国人征收资本利得税。一句话总结就是要想有钱人收更多的税。


那么说到这里,三大进攻点四大防守点基本讲完。这张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都想要的拜登,但是“知天易,逆天难”


美国精心布局的背后实则自相矛盾


在美国的策略里面我们看到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既要搞绿色经济,又要制造业回流,既要对富人征税,又要吸引资本投入,既要排挤中国另起炉灶,又要保持低成本竞争力,既要倡导自由价值观,又要限制其他国家的自由发展。


这么看来,美国今天真正的对手其实并不是中国,而是自己。


1月20号,拜登在就职演讲的时候提到美国人的共同目标。包括:机会、自由、尊严、尊重但今天的美国却在通过制裁赢得机会,通过封杀捍卫自由,通过霸权传递尊重,通过歧视证实尊严。Twitter可以封杀特朗普,Robinhood可以拔网线,美联储可以任意印钱,这让很多美国人自己都觉得价值观崩塌,更别说别的国家了,最近这几个月大量的美国用户涌入无国界加密通讯软件Telegram,因为他们对美国主流平台越来越不信任。


最近美国的民调机构拉斯穆森(Rasmussen)发布民调,表明有57%的民众认为美国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仅有37%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没有问题。而德国、法国等17个欧盟国家最近也在计划投资500亿欧元,攻克半导体研发和设计,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你看,美国人民欧洲盟友都在对美国投下不信任票,可见其实瓦解美国根基的恰恰是那些最相信自由价值观的人。正如恩格斯说过的那样,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


当然今天的中国自己也是问题重重,比如上海微电子今年终于能交互的国产光刻机跟前沿的差距还是大的让人绝望;再比如科技兴国之下,竟然还会出现茅台院士这样的魔幻剧情;又比如我们整个高端制造业里面最核心的零部件、材料、生产工艺还是大量依赖进口。


结语


我们不害怕差距,害怕的是不承认差距,因为只要我们一直不断寸进就会发现,无论是芯片、基因工程、操作系统还是美元霸权都打不过时间这个要素,这个才是中美实力对比最悬殊的领域。


中国的行动时间是50年,美国的行动时间是4年,这两者的差距是10倍,所谓一力降十会。当一个竞争要素差距10倍的时候,它可以碾压一切看起来不可逾越的优势。今天无论美国如何对中国精密布局、围追堵截,在50年的时间长河里面都显得无比的渺小。不过话说回来,接下来的这50年对中国来说也是道阻且长,正如易经里面说到那样“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这篇关于又一辛丑年,美国精密布局欲卡中国脖子,看了让人直呼“就这”?!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扫一扫关注最新编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