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公司单笔融资近亿元,毫米波雷达国产化的百亿元市场规模
2021/5/25 10:54:59
本文主要是介绍又一家公司单笔融资近亿元,毫米波雷达国产化的百亿元市场规模,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从24GHz到77GHz,从单颗前向雷达、侧后向角雷达到整车360度雷达感知方案,从传统3D雷达到4D成像,毫米波雷达市场的想象空间越来越大。
去年开始,随着传统24GHz雷达龙头企业——海拉正式在前装导入77GHz雷达量产,除了进一步提高近距离的探测精度和能力(传统角雷达的能力),面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全方位感知能力也是新的竞争赛道,比如L2+/L3的超车变道。
比如,即将在5月25日上市的新款理想ONE同样增加了角毫米波雷达,主要目的是增加现有的LCA并线辅助能力,优化自动辅助驾驶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背后,是近年来毫米波雷达上车搭载量的逐年快速增长。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最新发布数据,2020年国内新车(合资+自主品牌乘用车)搭载前向毫米波雷达上险量535.72万颗,其中,合资品牌搭载占比81.03%,整体搭载率为28.09%。
与2019年相比,前向毫米波雷达上险搭载量同比增长38.43%,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到2023年,新车搭载率有望超过50%。这其中,博世、大陆、电装等巨头仍占据市场主要份额。
此外,近年来角雷达(盲区预警及变道辅助)搭载率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尤其是L2进一步向L2+/L3功能升级演进,对于变道辅助、多车道监测提成了更高的要求。
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新车(合资+自主品牌)搭载角雷达上险量为416.61万颗,同比2019年增长73.49%;按照单车(2R/4R)搭载率计算,2020年角雷达前装搭载率仅为9.92%。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国内新车(合资+自主品牌)前装标配搭载前雷达合计175.68万颗,同比增长52.71%;此外,角雷达,后雷达搭载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不过,相比前向雷达,角雷达的国产化已经开始。包括森思泰克、华域、德赛西威、易来达、珠海上富等国内企业已经进入前装赛道。
一、巨大潜在市场催生新热度
今年,采埃孚、大陆集团、傲酷等多家公司将率先量产下一代4D成像雷达,再加上更多的国产雷达供应商(比如,楚航、保隆、福瑞泰克、纳瓦电子等)向前装市场发起冲击,中长期行业格局面临重构机会。
而对于投资机构来说,看中的还有未来的巨大市场增量空间。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此前发布报告称,2020年国内乘用车新车前向及角雷达前装市场规模分别为40.28亿元、10.83亿元,预计到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1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53%。
这还不包括未来几年商用车主动安全法规要求带来的对前向毫米波雷达的每年数百万颗需求,同时在后装市场也在逐步增加对盲区雷达的需求。
与此同时,国产化机遇仍在驱动更多的初创公司加入市场争夺战。
近日,上海蛮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蛮酷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今年,该公司将规模化量产支持L0-L3级的77GHz毫米波雷达。
本轮融资由盐城国智、生益资本、招商启航联合领投。资金将用于汽车自动驾驶核心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域控制器的自主研发以及智能工厂建设。
由于该公司的核心创始团队具备多年的前装毫米波雷达量产经验,从2019年9月发布1.0产品工程样件,完成概念设计及验证到去年底具备量产条件,仅仅不到一年左右时间。
而本轮投资方之一的生益资本,背后出资方就是上市公司生益科技,主营业务之一就是高频板材,应用于射频天线、毫米波雷达、功率放大器等产品。另一家投资方盐城国智则是蛮酷科技智慧工厂所在地——盐城市盐都区高新区的地方产业基金。
按照该公司的说法,雷达项目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打破国际大厂在该领域的技术壁垒和行业垄断,实现自动驾驶核心智能硬件——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国产化突破。
不过,看到未来市场潜力的不只是初创公司。
作为传统雷达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博世也已经开始对传统雷达供应链进行重构,包括与晶圆 代工厂直接合作开发用于自动驾驶功能的雷达芯片。
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信息显示,博世将采用格芯的22FDX射频解决方案,工作频率比前几代雷达更高,帮助探测更远的目标,同时比目前主流的低频雷达芯片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同时,这也是为了应对同行以及初创公司(包括自研芯片、全新设计方案以及软件算法升级)不断挤压市场份额的关键举措。此外,过去大多数雷达制造商都是采用相似的芯片方案,无法实现真正的产品方案差异化。
作为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部分,博世将利用格芯的交钥匙解决方案进行毫米波测试和封装开发,提高设计效率和加快上市时间。按照计划,博世首款基于新方案的雷达SoC将于今年下半年交付,用于新一代汽车雷达。
二、国产化突围的机会
众所周知,毫米波雷达是仅次于摄像头的ADAS主流传感器。随着对自动驾驶需求的增加,将需要更多的毫米波雷达,从单颗前向、2颗侧后向角雷达再到1+4R的360度完整感知方案。
这其中,毫米波雷达依靠其特有的全天候性能优势,成为恶劣天气或昏暗光线下自动驾驶感知的重要传感器。此外,4D成像技术的突破,也再次让毫米波雷达市场焕发新生,成为市场潜在增量。
那么,作为已经有多年前装历史的毫米波雷达,还有哪些新的技术和方案升级可以让初创公司在传统77GHz毫米波雷达市场获得机会?
比如,在上游芯片方案端,NXP去年发布了第二代77GHz RFCMOS雷达收发器系列(TEF82xx),以及基于S32汽车处理平台的雷达处理器新方案。
NXP声称,TEF82xx系列是业内首款采用40nm RFCMOS技术的汽车级雷达收发器。与第一代相比,射频性能提高了一倍,输出功率为13.5dBm,噪声系数为11.5dB,可以将给定目标周围的相位噪声降低四倍。
此外,集合新的处理器,可以提供可扩展的能力,覆盖角雷达、前雷达以及雷达成像(更多的点云以及更高的角分辨率)解决方案;同时在成本方面,与FPGA相比,凭借优化的架构,新型处理器的成本降低了50%。
另一家主要的芯片供应商——英飞凌,也在近年来不断加大在雷达技术上的研发能力,该公司目前已经出货超过1亿颗GHz雷达芯片,相关负责人表示,毫米波雷达在距离预警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中至关重要,在自动驾驶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而对于初创公司,“超车”的机会在哪里?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核心在于上游芯片方案的迭代升级、雷达信号处理算法、成本压缩以及机器学习能力、自动化标定等等方面。
比如,第一时间采用最新的高集成度单芯片技术方案,在产品研发代数上瞄准传统雷达巨头的下一代产品,采取超前策略,这也得益于上游芯片厂商近年来希望培育更多下游本地客户的战略部署。
其次,在成本控制上,采用高集成度单PCB板方案,从而实现在性能不减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缩小产品体积,降低重量,进而将成本大幅降低,这也是国产化突围的优势之一。
而对于国产化的先天优势在于,初创公司更靠近终端客户以及中国本地化的道路场景,对需求的把握更为精准。比如,可以通过更优化的雷达信号处理算法、代码以及射频信号处理时间等等指标的提升,来满足更多元化的需求。
这得益于中国汽车智能化正在加速,过去更多有一级供应商所掌控的传感器性能规格,现在正被越来越多的主机厂所接管,尤其是从分布式ECU到集中式域控电子架构的转型升级,雷达传感器的选型主导权更多转移到主机厂。
同时,初创公司可以抓住对本地化道路场景的先天认知优势,对于传统的目标追踪算法进行优化,从而提升识别准确度;再加上一些机器学习算法,基于点云成像的演进,实现对目标的分类识别。
这背后是,整个中国的产业、特别是汽车产业,已经从以量取胜、以生产取胜,转型为以技术取胜、以创新驱动的关键时刻。而本地化量产,最终又可以实现降低雷达的制造成本。
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过去主机厂的新技术大多数来自于全球主流的Tier 1,但是这几年其实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对于电子器件的要求在不断增长。而软硬解耦开发的盛行,对于硬件的要求实际上比过去更高一级。
而这些要求又恰恰是一些全球大型Tier 1无法在短期内针对中国市场进行灵活定制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初创公司的突围创造了新的机会。
此外,中国企业有机会在完善雷达软硬件测试及验证方案、工具链等方面实现突围,包括雷达的可视化调试工具(包括存储与回放云端数据)、雷达道路数据采集与闭环验证以及雷达算法的迭代测试能力。
这篇关于又一家公司单笔融资近亿元,毫米波雷达国产化的百亿元市场规模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 2024-12-28一步到位:购买适合 SEO 的域名全攻略
- 2024-12-27OpenFeign服务间调用学习入门
- 2024-12-27OpenFeign服务间调用学习入门
- 2024-12-27OpenFeign学习入门:轻松掌握微服务通信
- 2024-12-27OpenFeign学习入门:轻松掌握微服务间的HTTP请求
- 2024-12-27JDK17新特性学习入门:简洁教程带你轻松上手
- 2024-12-27JMeter传递token学习入门教程
- 2024-12-27JMeter压测学习入门指南
- 2024-12-27JWT单点登录学习入门指南
- 2024-12-27JWT单点登录原理学习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