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云计算-02_CentOS Linux 7.X系统管理
2021/7/7 13:05:05
本文主要是介绍Linux云计算-02_CentOS Linux 7.X系统管理,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Linux系统安装完毕,需要对Linux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让Linux服务器能真正应用于企业中。
本章介绍Linux系统32位与64位区别、内核命名规则、引导原理、启动流程、TCP/IP协议概述、IP地址及网络知识、CentOS 7密码重置、远程管理Linux服务器、系统目录,让我们一起来遨游在Linux的海洋里。
1 32位与64位操作系统的区别
学习Linux操作系统之前,需要理解计算机基本的常识,计算机内部对数据的传输和储存都是使用二进制,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而Bit(比特)则表示二进制位,二进制数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0或者1分别表示一个Bit二进制位。
Bit位是计算机最小单位,而字节是计算机中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转换单位为:1Byte=8Bit,4Byte=32Bit。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技术的变革,CPU的位数指的是通用寄存器(General-Purpose Registers, GPRs)的数据宽度,也就是处理器一次可以处理的数据量多少。
目前主流CPU处理器分为32位CPU处理器和64位CPU处理器,32位CPU处理器可以一次性处理4个字节的数据量。而64位处理器一次性处理8个字节的数据量(1Byte=8bit),64位CPU处理器对计算机处理器在RAM里(随机存取储存器)处理信息的效率比32位CPU做了很多优化,效率更高。
X86_32位操作系统和X86_64操作系统也是基于CPU位数的支持,具体区别如下:
- 32位操作系统表示32位CPU对内存寻址的能力;
- 64位操作系统表示64位CPU对内存寻址的能力;
- 32位的操作系统安装在32位CPU处理器和64位CPU处理器上;
- 64位操作系统只能安装64位CPU处理器上;
- 32位操作系统对内存寻址不能超过4GB;
- 64位操作系统对内存寻址可以超过4GB,企业服务器更多安装64位操作系统,支持更多内存资源的利用;
- 64位操作系统是为高性能处理需求设计,数据处理、图片处理、实时计算等领域需求;
- 32位操作系统是为普通用户设计,普通办公、上网冲浪等需求。
2 Linux内核命名规则
Linux内核是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一个完整的Linux发行版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系统管理、网络操作等部分。
Linux内核官网可以下载Linux内核版本、现行版本,历史版本,可以了解版本与版本之间的特性。
Linux内核版本命名在不同的时期有其不同的命名规范,其中在2.X版本中,X如果为奇数表示开发版、X如果为偶数表示稳定版,从2.6.X以及3.X,内核版本命名就没有严格的约定规范。
从Linux内核1994年发布1.0发布到目前主流2.6、3.X、4.X版本,5.13属于开发调试阶段,查看Linux操作系统内核:
[root@superman-vm01 ~]# uname -a Linux superman-vm01 3.10.0-957.el7.x86_64 #1 SMP Thu Nov 8 23:39:32 UTC 2018 x86_64 x86_64 x86_64 GNU/Linux [root@superman-vm01 ~]# [root@superman-vm01 ~]# cat /proc/version Linux version 3.10.0-957.el7.x86_64 (mockbuild@kbuilder.bsys.centos.org) (gcc version 4.8.5 20150623 (Red Hat 4.8.5-36) (GCC) ) #1 SMP Thu Nov 8 23:39:32 UTC 2018 [root@superman-vm01 ~]#
Linux内核命名格式为 “R.X.Y-Z”,其中R、X、Y、Z命名意义如下:
- 数字R表示内核版本号,版本号只有在代码和内核有重大改变的时候才会改变,到目前为止有5个大版本更新;
- 数字X表示内核主版本号,主版本号根据传统的奇偶系统版本编号来分配,奇数为开发版,偶数为稳定版;
- 数字Y表示内核次版本号,次版本号是无论在内核增加安全补丁、修复Bug、实现新的特性或者驱动时都会改变;
- 数字Z表示内核小版本号,小版本号会随着内核功能的修改、Bug修复而发生变化。
官网内核版本如图所示,Mainline表示主线开发版本,Stable表示稳定版本,稳定版本主要由mainline测试通过而发布。Longterm表示长期支持版,会持续更新及Bug修复,如果长期版本被标记为EOL(End of Life),则表示不再提供更新。
3 操作系统启动概念
不管是Windows还是Linux操作系统,底层设备一般均为物理硬件,操作系统启动之前会对硬件进行检测,然后硬盘引导启动操作系统,如下为操作系统启动相关的各个概念:
3.1 BIOS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BIOS)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主板上的只读内存镜像(Read Only Memory image,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
3.2 MBR
全新硬盘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分区格式化,硬盘分区初始化的格式主要由两种,分别是:MBR格式和GPT格式。
如果使用MBR格式,操作系统将创建主引导记录扇区(Main Boot Record,MBR),MBR位于整块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主要功能是操作系统对磁盘进行读写时,判断分区的合法性以及分区引导信息的定位。
主引导扇区总共为512字节,MBR只占用了其中的446个字节,另外的64个字节为[硬盘分区表(Disk Partition Table,DPT),最后两个字节“55,AA”是分区的结束标志。
在MBR硬盘中,硬盘分区信息直接存储于主引导记录(MBR)中,同时主引导记录还存储着系统的引导程序,如图所示:
MBR是计算机启动最先执行的硬盘上的程序,只有512字节大小,所以不能载入操作系统的核心,只能先载入一个可以载入计算机核心的程序,我们称之为引导程序。
因为MBR分区标准决定了MBR只支持在2TB以下的硬盘,对于后面的多余空间只能浪费。为了支持能使用大于2T硬盘空间,微软和英特尔公司在可扩展固件接口(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EFI)方案中开发了全局唯一的标识符(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GUID),进而全面支持大于2T硬盘空间在企业中使用。
3.3 GPT
全局唯一的标识符(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GUID),正逐渐取代MBR成为新标准。它和统一的可扩展固件接口 (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UEFI)相辅相成。
UEFI用于取代老旧的BIOS,而GPT则取代老旧的MBR。之所以称为“GUID分区表”,是因为驱动器上的每个分区都有一个全局唯一的标识符。
在GPT硬盘中,分区表的位置信息储存在GPT头中。出于兼容性考虑,第一个扇区同样有一个与MBR类似的标记,叫做受保护的主引导记录(Protected Main Boot Record,PMBR)。
PMBR的作用是当使用不支持GPT的分区工具时,整个硬盘将显示为一个受保护的分区,以防止分区表及硬盘数据遭到破坏,而其中存储的内容和MBR一样,之后才是GPT头。
GPT优点支持2T以上磁盘,如果使用Fdisk分区,最大只能建立2TB大小的分区,创建大于2TB的分区,需使用parted,同时必须使用64位操作系统,Mac、Linux系统都能支持GPT分区格式,Windows 7/8 64bit、Windows Server 2008 64bit支持GPT。如图所示,为GPT硬盘分区表内容:
3.4 GRUB
GNU项目的多操作系统启动程序(GRand Unified Bootloader,GRUB),可以支持多操作系统的引导,它允许用户可以在计算机内同时拥有多个操作系统,并在计算机启动时选择希望运行的操作系统。
GRUB可用于选择操作系统分区上的不同内核,也可用于向这些内核传递启动参数。它是一个多重操作系统启动管理器。用来引导不同系统,如Windows,Linux。Linux常见的引导程序包括:LILO、GRUB、GRUB2,CentOS 7 Linux默认使用GRUB2引导程序,引导系统启动。如图所示为GRUB加载引导流程:
GRUB2是基于GRUB开发成更加安全强大的多系统引导程序,最新Linux发行版都是使用GRUB2作为引导程序。同时GRUB2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使得GRUB2核心更加精炼,使用更加灵活,同时也就不需要像GRUB分为stage1,stage1.5,stage2三个阶段。
4 Linux操作系统启动流程
初学者对Linux操作系统启动流程的理解,能有助于后期在企业中更好的维护Linux服务器,能快速定位系统问题,进而解决问题。Linux操作系统启动流程如图所示:
4.1 加载BIOS
计算机电源加电质检,首先加载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BIOS),BIOS中包含硬件CPU、内存、硬盘等相关信息,包含设备启动顺序信息、硬盘信息、内存信息、时钟信息、即插即用(Plug-and-Play,PNP)特性等。加载完BIOS信息,计算机将根据顺序进行启动。
4.2 读取MBR
读取完BIOS信息,计算机将会查找BIOS所指定的硬盘MBR引导扇区,将其内容复制到0x7c00地址所在的物理内存中。被复制到物理内存的内容是Boot Loader,然后进行引导。
4.3 GRUB引导
GRUB启动引导器是计算机启动过程中运行的第一个软件程序,当计算机读取内存中的GRUB配置信息后,会根据其配置信息来启动硬盘中不同的操作系统。
4.4 加载Kernel
计算机读取内存映像,并进行解压缩操作,屏幕一般会输出“Uncompressing Linux”的提示,当解压缩内核完成后,屏幕输出“OK, booting the kernel”。系统将解压后的内核放置在内存之中,并调用start_kernel()函数来启动一系列的初始化函数并初始化各种设备,完成Linux核心环境的建立。
4.5 设定Inittab运行等级
内核加载完毕,会启动Linux操作系统第一个守护进程init,然后通过该进程读取/etc/inittab文件,/etc/inittab文件的作用是设定Linux的运行等级,Linux常见运行级别如下:
-
0:关机模式;
-
1:单用户模式;
-
2:无网络支持的多用户模式;
-
3:字符界面多用户模式;
-
4:保留,未使用模式;
-
5:图像界面多用户模式;
-
6:重新引导系统,重启模式。
4.6 加载rc.sysinit
读取完运行级别,Linux系统执行的第一个用户层文件/etc/rc.d/rc.sysinit,该文件功能包括:设定PATH运行变量、设定网络配置、启动swap分区、设定/proc、系统函数、配置Selinux等。
4.7 加载内核模块
读取/etc/modules.conf文件及/etc/modules.d目录下的文件来加载系统内核模块。该模块文件,可以后期添加或者修改及删除。
4.8 启动运行级别程序
根据之前读取的运行级别,操作系统会运行rc0.d到rc6.d中的相应的脚本程序,来完成相应的初始化工作和启动相应的服务。其中以S开头表示系即将启动的程序,如果以K开头,则代表停止该服务。S和K后紧跟的数字为启动顺序编号。如图所示:运行级别服务
4.9 读取rc.local文件
操作系统启动完相应服务之后,会读取执行/etc/rc.d/rc.local文件,可以将需要开机启动的任务加入到该文件末尾,系统会逐行去执行并启动相应命令,如图3-6所示:
4.10 执行/bin/login程序
执行/bin/login程序,启动到系统登录界面,操作系统等待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登录到Shell终端,如图3-7所示,输入用户名、密码即可登录Linux操作系统,至此Linux操作系统完整流程启动完毕。
5 TCP/IP协议概述
要学好Linux,对网络协议也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例如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TCP/IP名为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
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协议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台联网设备规定一个地址。
基于TCP/IP的参考模型将协议分成四个层次,它们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际互连层(IP层)、传输层TCP层和应用层。如图为TCP/IP跟OSI参考模型层次的对比:
OSI模型与TCP/IP模型协议功能实现对照表,如图所示:
6 IP地址及网络常识
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IP地址被用来给Internet上的每个通信设备的一个编号,每台联网的PC上都需要有IP地址,这样才能正常通信。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4个“8位二进制数”(即4个字节)。IP地址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成(a.b.c.d)的形式,其中,a,b,c,d都是0~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
常见的IP地址,分为IPv4与IPv6两大类。IP地址编址方案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是基本类,D、E类作为多播和保留使用。
IPV4有4段数字,每一段最大不超过255。由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IP位址的需求量愈来愈大,使得IP位址的发放愈趋严格,各项资料显示全球IPv4位址在2011年已经全部分发完毕。
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妨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地址短缺问题以外,IPV6的诞生可以给全球每一粒沙子配置一个IP地址,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它问题,如图所示:
6.1 IP地址分类
IPV4地址编址方案有A、B、C、D、E五类,其中A、B、C是基本类,D、E类作为多播和保留使用,如下为分类详解:
6.1.1 A类IP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第一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三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地址的话,A类IP地址就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A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8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24位,A类网络地址数量较少,有126个网络,每个网络可以容纳主机数达1600万台。
A类IP地址 地址范围1.0.0.0到127.255.255.255 (二进制表示为: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 01111110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最后一个为广播地址,A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0.0.0,每个网络支持的最大主机数为256的3次方-2=16777214台。
6.1.2 B类IP地址
一个B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前两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地址的话,B类IP地址就由2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
B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16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16位,B类网络地址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有16384个网络,每个网络所能容纳的计算机数为6万多台。
B类IP地址地址范围128.0.0.0-191.255.255.255(二进制表示为:1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10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最后一个是广播地址,B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每个网络支持的最大主机数为256的2次方-2=65534台。
6.1.3 C类IP地址
一个C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前三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一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地址的话,C类IP地址就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C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24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8位,C类网络地址数量较多,有209万余个网络。适用于小规模的局域网络,每个网络最多只能包含254台计算机。
C类IP地址范围192.0.0.0-223.255.255.255[3] (二进制表示为: 11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 110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C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每个网络支持的最大主机数为256-2=254台。
6.1.4 D类IP地址
D类IP地址又称之为多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即组播地址。在以太网中,多播地址命名了一组应该在这个网络中应用接收到一个分组的站点。多播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10”,范围从224.0.0.0到239.255.255.255。
6.1.5 特殊的地址
每一个字节都为0的地址(“0.0.0.0”)表示当前主机,IP地址中的每一个字节都为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IP地址中凡是以“11110”开头的E类IP地址都保留用于将来和实验使用。
IP地址中不能以十进制“127”作为开头,而以数字127.0.0.1到127.255.255.255段的IP地址称为回环地址,用于回路测试,如:127.0.0.1可以代表本机IP地址,网络ID的第一个8位组也不能全置为“0”,全“0”表示本地网络。
6.2 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Subnet Mask)又名网络掩码、地址掩码,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
通常的讲,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远程网上。
对于A类地址,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0.0.0,而对于B类地址来说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对于C类地址来说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互联网是由各种小型网络构成的,每个网络上都有许多主机,这样便构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结构。IP地址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地址分配的层次特点,将每个IP地址都分割成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以便于IP地址的寻址操作。
子网掩码的设定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与二进制IP地址相同,子网掩码由1和0组成,且1和0分别连续。子网掩码的长度也是32位,左边是网络位,用二进制数字“1”表示,1的数目等于网络位的长度;右边是主机位,用二进制数字“0”表示,0的数目等于主机位的长度。
6.3 网关地址
网关(Gateway)是一个网络连接到另一个网络的“关口”, 网关实质上是一个网络通向其他网络的IP地址。主要用于不同网络传输数据。
例如我们电脑设备上网,如果是接入到同一个交换机,在交换机内部传输数据是不需要经过网关的,但是如果两台设备不在一个交换机网络,则需要在本机配置网关,内网服务器的数据通过网关,网关把数据转发到其他的网络的网关,直至找到对方的主机网络,然后返回数据。
6.4 MAC地址
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或者Medium Access Control,MAC),也即是物理地址、硬件地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
在OSI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 IP地址,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则负责 MAC地址。因此一个主机会有一个MAC地址,而每个网络位置会有一个专属于它的IP地址。
IP地址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两者之间分工明确,默契合作,完成通信过程。IP地址专注于网络层,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外一个网络;而MAC地址则专注于数据链路层,将一个数据帧从一个节点传送到相同链路的另一个节点。
IP地址和MAC地址一般是成对出现。如果一台计算机要和网络中另一外计算机通信,那么这两台设备必须配置IP地址和MAC地址,而MAC地址是网卡出厂时设定的,这样配置的IP地址就和MAC地址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
在数据通信时,IP地址负责表示计算机的网络层地址,网络层设备(如路由器)根据IP地址来进行操作;MAC地址负责表示计算机的数据链路层地址,数据链路层设备,根据MAC地址来进行操作。IP和MAC地址这种映射关系是通过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来实现的。
7 Linux系统配置IP
Linux操作系统安装完毕,那接下来如何让Linux操作系统能上外网呢?如下为Linux服务器配置IP的方法。
Linux服务器网卡默认配置文件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下,命名的名称一般为:ifcfg-eth0 ifcfg-eth1 ,eth0表示第一块网卡,eth1表示第二块网卡,依次类推,例如DELL R720标配有4块千兆网卡,在系统显示的名称依次为:eth0、eth1、eth2、eth3。
修改服务器网卡IP地址命令为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注CentOS Linux 7.X网卡名ifcfg-ens33)。vi命令打开网卡配置文件,默认为DHCP方式,配置如下:
DEVICE=eth0 BOOTPROTO=dhcp HWADDR=00:0c:29:52:c7:4e ONBOOT=yes TYPE=Ethernet
vi命令打开网卡配置文件,修改BOOTPROTO为DHCP方式,同时添加IPADDR、NETMASK、GATEWAY信息如下:
DEVICE=eth0 BOOTPROTO=static HWADDR=00:0c:29:52:c7:4e ONBOOT=yes TYPE=Ethernet IPADDR=192.168.69.181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69.1
服务器网卡配置文件,详细参数如下:
DEVICE=eth0 #物理设备名 ONBOOT=yes # [yes|no](重启网卡是否激活网卡设备) BOOTPROTO=static #[none|static|bootp|dhcp](不使用协议|静态分配|BOOTP协议|DHCP协议TYPE=Ethernet #网卡类型 IPADDR=192.168.69.181 #IP地址 NETMASK=255.255.255.0 #子网掩码 GATEWAY=192.168.69.1 #网关地址
服务器网卡配置完毕后,重启网卡服务:/etc/init.d/network restart 即可。
然后查看ip地址,命令为:ifconfig或者ip addr show 查看当前服务器所有网卡的IP地址。
CentOS Linux 7.X中,如果没有ifconfig命令,可以用ip addr list/show查看,也可以安装ifconfig命令,需安装软件包net-tools(yum install net-tools -y),命令如图所示:
8 Linux系统配置DNS
如上网卡IP地址配置完毕,如果服务器需上外网,还需配置域名解析地址(Domain Name System,DNS),DNS主要用于将请求的域名转换为IP地址,DNS地址配置方法如下:
修改vi /etc/resolv.conf 文件,在文件中加入如下两条:
nameserver 202.106.0.20 nameserver 8.8.8.8
如上分别表示主DNS和备DNS,DNS配置完毕后,无需重启网络服务,DNS是立即生效。
可以ping -c 6 www.baidu.com查看返回结果,如果有IP返回,则表示服务器DNS配置正确,如图所示:
9 Linux网卡名称命名
CentOS Linux 7.X服务器,默认网卡名为ifcfg-ens33,如果我们想改成ifcfg-eth0,使用如下步骤即可:
1、 编辑/etc/sysconfig/grub文件,命令为vi /etc/sysconfig/grub,在倒数第二行quiet后加入如下代码,并如图所示:
net.ifnames=0 biosdevname=0
2、 执行命令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生成新的grub.cfg文件,如图所示:
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
3、 重命名网卡名称,执行命令mv ifcfg-ens33 ifcfg-eth0,并修改ifcfg-eth0文件中DEVICE= ens33为DEVICE= eth0,如图所示:
4、 重启服务器,并验证网卡名称是否为eth0,Reboot完后,如图所示:
10 Linux密码重置
修改CentOS Linux 7.X ROOT密码非常简单,只需登录系统,执行命令passwd回车即可,但是如果忘记ROOT,无法登录系统,该如何去重置ROOT用户的密码呢?如下为重置ROOT用户的密码的方法:
1、 Reboot重启系统,系统启动进入欢迎界面,加载内核步骤时,按e,然后选中“CentOS Linux (3.10.0-957.e17.x86_64)7 (Core)”,如图所示:
2、 继续按e进入编辑模式,找到ro crashkernel=auto xxx项,将ro改成rw init=/sysroot/bin/sh,如图所示:
3、 修改为后如图所示:
4、 按ctrl+x按钮进入单用户模式,如图所示:
5、 执行命令chroot /sysroot访问系统,并使用passwd修改root密码,如图所示:
6、 更新系统信息
注意:如果seLinux属于disabled关闭状态则不需要执行这条命令。
touch /.autorelabel,执行命令touch /.autorelabel,在/目录下创建一个.autorelabel文件,如果该文件存在,系统在重启时就会对整个文件系统进行relabeling重新标记,可以理解为对文件进行底层权限的控制和标记。
11 远程管理Linux服务器
系统安装完毕后,可以通过远程工具来连接到Linux服务器,远程连接服务器管理的好处在于可以跨地区管理服务器,例如读者在北京,想管理的服务器在上海某IDC机房,通过远程管理后,不需要到IDC机房现场去操作,直接通过远程工具即可管理,与在现场的管理是一模一样。
远程管理Linux服务器要满足如下三个步骤:
1、 服务器配置IP地址,如果服务器在公网,需配置公网IP,如果服务器在内部局域网,可以直接配置内部私有IP即可;
2、 服务器安装SSHD软件服务并启动该服务,几乎所有的Linux服务器系统安装完毕均会自动安装并启动SSHD服务,SSHD服务监听22端口,关于SSHD服务、OpenSSH及SSH协议后面章节会讲解;
3、 在服务器中防火墙服务需要允许22端口对外开放,初学者可以临时关闭防火墙,CentOS Linux 6关闭防火墙的命令:service iptables stop,而CentOS Linux 7.X Linux关闭防火墙的命令: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常见的Linux远程管理工具包括:SecureCRT、Xshell、Putty、Xmanger等工具。目前主流的远程管理Linux服务器工具为SecureCRT,官网https://www.vandyke.com 下载并安装SecureCRT,打开工具,点击左上角+新建连接连接,弹出界面如图所示,连接配置具体步骤如下:
- 协议(P):选择SSH2
- 主机名(H):输入Linux服务器IP地址
- 端口(o): 22
- 防火墙(F):None
- 用户名(U):root
- SecureFX协议:SFTP
单击下方的“连接”,会提示输入密码,输入root用户对应密码即可。
通过SecureCRT远程连接Linux服务器之后,会发现如图3-25所示界面,与服务器本地操作界面一样,在命令行可以执行命令,操作结果与在服务器现场操作是一样。
12 Linux系统目录功能
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读者已经能够独立安装并配置Linux服务器IP并远程连接,为了进一步学习Linux,需熟练掌握Linux系统各个目录的功能。
Linux主要树结构目录包括:/、/root、/home、/usr、/bin、/tmp、/sbin、/proc、/boot等,如图所示,为典型的Linux目录结构如下:
Linux系统中常见目录功能如下:
- / 根目录;
- /bin 存放必要的命令;
- /boot 存放内核以及启动所需的文件;
- /dev存放硬件设备文件;
- /etc 存放系统配置文件;
- /home 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用户数据存放在其主目录中;
- /lib|lib64 存放必要的运行库;
- /mnt 存放临时的映射文件系统,通常用来挂载使用;
- /proc 存放存储进程和系统信息;
- /root 超级用户的主目录;
- /sbin 存放系统管理程序;
- /tmp 存放临时文件;
- /usr 存放应用程序,命令程序文件、程序库、手册和其它文档;
- /var 系统默认日志存放目录。
这篇关于Linux云计算-02_CentOS Linux 7.X系统管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 2024-11-23linux 系统宝塔查看网站访问的命令是什么?-icode9专业技术文章分享
- 2024-11-12如何创建可引导的 ESXi USB 安装介质 (macOS, Linux, Windows)
- 2024-11-08linux的 vi编辑器中搜索关键字有哪些常用的命令和技巧?-icode9专业技术文章分享
- 2024-11-08在 Linux 的 vi 或 vim 编辑器中什么命令可以直接跳到文件的结尾?-icode9专业技术文章分享
- 2024-10-22原生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HarmonyOS 5)正式发布
- 2024-10-18操作系统入门教程:新手必看的基本操作指南
- 2024-10-18初学者必看:操作系统入门全攻略
- 2024-10-17操作系统入门教程:轻松掌握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 2024-09-11Linux部署Scrapy学习:入门级指南
- 2024-09-11Linux部署Scrapy:入门级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