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_HashMap
2021/7/15 23:40:11
本文主要是介绍04_HashMap,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04_Hashmap
- 一. hashmap的基本原理
- 二. 红黑树
- 2.1不使用红黑树,存在什么问题?
- 2.2 如何解决链表过长,导致查询时间复杂度上升的问题?
- 2.3 什么是二叉搜索树?为什么这种数据结构能够加快查询速度?
- 2.4 我用普通的二叉搜索树不香吗?为什么要用红黑树呢
- 2.5 想要实现红黑树,需要满足哪些规则
- 2.6 红黑树到底长什么样子
- 2.7 规则六为什么成立?为什么新加入到红黑树的节点必须是红色的?
- 2.8 如果新加入节点后,出现了两个红色节点相邻的后果,红黑树会如何处理?
- 2.9 什么是红黑树的左旋?
- 2.10 什么是红黑树的右旋?
- 2.11 如果删除节点后,出现了两个红色节点相邻的后果,红黑树会如何处理?
- 三. hashmap源码
- 3.1 put(key, value)
- 3.2 总结hashmap插入元素的过程
- 3.3 通过红黑树来解决hash冲突
- 3.4 基于数组的扩容原理
- 3.5 get与remove操作的原理分析
- 三. 疑问
- 3.1 既然红黑树的查询性能比链表高得多,为什么不直接使用红黑树来代替链表呢?
一. hashmap的基本原理
二. 红黑树
2.1不使用红黑树,存在什么问题?
答: 在JDK1.8之前,向hashmap新增数据时,只要hash冲突,就会在冲突的下标位置,形成链表。但是当hash冲突严重时,链表的长度过长,会导致查询元素的时间复杂度由O(1)上升到了O(n)。
2.2 如何解决链表过长,导致查询时间复杂度上升的问题?
答: 当我们向hashmap大量插入数据时,hash冲突难以避免,为了不让链表过长,JDK1.8以后规定,当链表的长度达到8之后,再出现这个下标的hash冲突时,就会把链表转换成红黑树。利用红黑树是二叉搜索树的特点,加快查询的速度。
2.3 什么是二叉搜索树?为什么这种数据结构能够加快查询速度?
答: 二叉搜索树又叫二叉查找树,或者二叉排序树。这种数据结构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左子树小于节点本身,右子树大于节点本身,左右子树仍然是二叉搜索树。其实完全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 左小右大。在对二叉搜索树查找数据时,能通过层层判断,过滤大部分的分支,快速的找到目标数据。
比如下方的二叉搜索树包含了从52到67数字。假设现在想寻找61,如果使用链表,无外乎就是从头节点出发,不断的找它的next节点,直到找到61为止,这显然性能极低。
如果我们使用二叉搜索树呢?首先发现61比60大,那么61肯定在60的右侧。接着发现61比64小,那么61肯定在64的左侧。然后发现62比61大,那么61肯定在62的左侧。最后找到61。只需要寻找4次,就能找到目标节点。
2.4 我用普通的二叉搜索树不香吗?为什么要用红黑树呢
答: 有些时候,人倒霉了就连喝水都呛着,向hashmap插入数据也是同样的道理。谁能保证插入的数据总是能像上图这么均衡呢?比如二叉搜索树长成了下图这种瘸腿样子。假设现在想查询50,那么是不是要从56向左子节点,一点一点的查询?这不就又变成链表了?
红黑树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有一个自动平衡的机制,在加入节点后,它能自动调整节点,最终使树达到接近平衡的状态。
2.5 想要实现红黑树,需要满足哪些规则
- 规则一: 节点分为红色和黑色。
- 规则二: 根节点必为黑色。
- 规则三: 叶子节点都是黑色的,且值为null。
- 规则四: 红色节点的子节点都是黑色的。红色节点与红色节点之间不能连在一起!
- 规则五: 任意节点出发,到它自己的每个叶子节点的路径中,都包含相同个数的黑色节点。
- 规则六: 新加入到红黑树的节点必须是红色的。
2.6 红黑树到底长什么样子
2.7 规则六为什么成立?为什么新加入到红黑树的节点必须是红色的?
答: 因为红黑树必须满足规则五,也就是任意一个节点,到它自己的叶子结点的路径中,都得包含相同黑色节点。如果你新加的节点颜色是黑色的,就会破坏这条规则。而加入红色节点时,除非待加入节点的父节点是红色节点,否则不可能出现两个红色节点相邻的情况,破坏规则的可能性更小一些。
2.8 如果新加入节点后,出现了两个红色节点相邻的后果,红黑树会如何处理?
答: 变色+旋转。
首先引入第一个例子,通过变色就能满足红黑树所有的需求。
假设最开始,红黑树长这个样子。
接着,我们插入51,按照二叉搜索树的规则,插入后,红黑树如下:
此时可以看到,49和51连到一起,违反了规则4,因为红色节点不能与红色节点相邻。
那么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我们想到可以把49染成黑色,但染完之后,会导致56-45-49-51这条线路比别的线路中包含的黑色节点都要多,违背了规则5。
所以我们又想到把45也给染成红色,这样一来,56-45-49-51这条路径包含的黑色就是3个了。
但是这样一来就违背了规则4,因为56-45-43,这三个节点居然都是红色的,肯定不能忍啊,所以我们把43和56染成红色。这样一来,根节点(60)的左子节点就是一颗红黑树了。
还没有结束呢,通过上述的变换,现在违反了规则5,所以我们想到了把根节点右侧的包含黑色节点的个数提高1个,具体的做法就是把68变成黑色。
最终调整完整棵树,形成了一颗红黑树。
但是仅通过变色就能实现红黑树的调整工作,毕竟是少数情况,更多时候,需要使用旋转。下面是案例2,在下述的红黑树中添加65。
插入节点65之后,进行以下步骤:
这个时候会发现,无论我们把64染成什么颜色,都不能满足规则5,路径中的黑色节点的个数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所以这个时候就必须使用旋转了,旋转的时候还要搭配变色。旋转包括左旋和右旋。
2.9 什么是红黑树的左旋?
逆时针旋转两个节点,具体看图。
为什么要断开G与C2的关系?
因为如果不断开,G就要同时直接挂载PL和C2这两个左子节点了。根据搜索二叉树的原理,C2一定比PL大,于是我们索性就把C2挂到PL的右子节点了。
2.10 什么是红黑树的右旋?
顺指针旋转一个节点,具体看图。
为什么要断开PL与C2的关系?
因为如果不断开,PL就要同时直接挂载G和C2这两个右子节点了。根据搜索二叉树的原理,C2一定比G小,反正G的左子树已经没有挂载任何节点了,索性就把C2挂载到G的左子树上。
https://www.sohu.com/a/335449747_463994 尚未写完
2.11 如果删除节点后,出现了两个红色节点相邻的后果,红黑树会如何处理?
三. hashmap源码
1.size到底是hashmap中目前存放的元素个数,还是在table上存放的node的个数,不包括链表上挂载的?
2.如果hash值相同,那么不同的Node都能放到table中吗?hash冲突时,冲突的Node到底会被放到哪里?
3.1 put(key, value)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看看hash()的实现代码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假设,我们的key对应的hash值是一串32位的二进制数字,如下: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010 0111 1100
现在执行h >>> 16,也就是把h无符号右移16位,说人话,就是把上述这串二进制数中的每一位(每一个bit)向右移动16个位置。
我们知道,最多也只能有32位,移动后,肯定会有位置空缺,这个时候补0即可。
所以,移动后的32位数字为:
0000 0000 0000 0000 1111 1111 1111 1111
接着,进行异或操作。所谓的异或,就是相同为0,不同为1。
左侧操作数: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010 0111 1100
右侧操作数: 0000 0000 0000 0000 1111 1111 1111 1111
执行结果
1111 1111 1111 1111 0000 0101 1000 0011
为什么要把hash值与右移后的hash值进行异或运算,求出一个新的hash值呢?
答: 原始的hash值与右移了16位之后的hash值进行异或运算,是为了让原始hash值的高16位和低16位进行异或运算,这样计算出来的最终的hash值的低16位,就既包含了原始hash值的高16位的特征,又包含了原始hash值的低16位的特征。
为什么要搞出这样一个同时包含高低16位特征的新的hash值呢?为何要这般大费周章呢?
答: 这都是为了key存储到table时,寻找index所做的努力。当拿到最终版本的hash值后,会再一次进行位运算,计算出本次k-v到底该存放到table数组的哪个下标,而这次位运算只涉及到低16位,不涉及到高16位。如果在最开始计算hash值时,我们没有对高低16位进行异或运算,直接把初次hash的值拿来运算,这就会导致hash值的高16位自始至终不能参与运算。
为什么一定要让高低16位的特征同时参与运算呢?我就是只想让低16位参与运算,行不行?
答: 不行。之所以让高低16位的特征同时参与运算,是因为这种算法可以降低最终key存储在table内的index产生冲突的概率。我们知道,关于index重复的可能场景有以下几种:
- key不同,但是hash值相同,导致最终计算k-v存储到HashMap内的下标相同,最终导致hash冲突。
- key不同,hash值也不同,但是计算出的下标相同,最终导致hash冲突。
如果想避免第一种场景,需要优化key.hashCode(),但是这个不可避免的会有冲突的可能。
再看看第二种场景,当key不同,hash值不同时,如果能尽可能的保证最终存储的index不同,那不就OK了么,而这个,就是上述算法的实现目标。只有让所有的数据充分进行了运算,才能达到最好的避免hash碰撞的效果。
再来看看putVal()方法
hashmap提升寻址能力的优化点 [面试考点]
i = (n - 1) & hash,n是HashMap中节点的总数。在过去,为了找到hash值对应存放的index,使用的是取模运算。但是呢,取模运算本身的性能比较差。为了优化hash寻址算法,JDK想到了使用(n-1) & hash,位运算的性能很高,并且也能实现和取模一样的效果。
p指针: 指向寻址到的下标对应的节点。
hash:本地待插入数据的hash值
场景1: 如果待插入的位置不存在hash冲突
此时会把待插入的数据构造成一个Node,直接写入数组。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场景2: 如果待插入的位置已经存在节点,新数据与旧数据对应的hash值完全相同,并且,他们俩的key内存地址相同,或者内存地址虽然不同,但是值相同。
举个例子就清楚了,假设先执行map.put(1, “张三”); 再执行map.put(1, “李四”)。此时,这两条待新增数据的key,无论是内存地址,还是数值本身,是不是完全相同?
这个时候,不会创建新的节点,只会把原节点的值替换成新值。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
if (e != null) {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场景3: hash值不同,且下标冲突 (可能转换成红黑树)
首先,我们找到本次寻址的下标上,已经存在的节点。
接着,用一个指针p指向该节点。检查当前节点是否是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具体的做法就是判断p.next是否等于null。如果是,则把待插入的数据(key,value,hash)做成一个Node节点,加入到链表的末尾。如果不是,则让p=p.next,移动p指针,指向链表中的下一个节点。继续上述的检查操作。
但是上述循环的执行次数是有限制的,如果链表中已经存在8个节点了,不巧又产生了hash冲突,那么在挂上第9个节点后,此时hashmap就会把这个链表转换成红黑树。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if ((e = p.next) == null) {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 }
这个treeifyBin()方法非常复杂,不过它的作用就是:
Step1: 遍历出现hash冲突的Node链表,把Node转换成TreeNode,也就是红黑树节点。红黑树的节点与节点之前是通过类似双向链表关联的。
Step2: 第一次循环,会生成红黑树的第一个节点,接着每次循环,都会把新的节点加入到红黑树中,通过自我调整(比如变色、旋转),形成一颗更大的红黑树。(对应的自我调整的方法是balanceInsertion())
3.2 总结hashmap插入元素的过程
- 向hashmap插入数据时,key不同,hashcode()的结果相同,或者key相同,hash值相同,最终hash寻址到数组的位置是相同,会导致hash碰撞。
- JDK1.8对寻址算法进行了优化,不再使用对hash取模的方式获取数组位置,而是采用(n-1) & hash位运算的方式进行寻址,运行速度更快,并且因为充分利用了hash的高低16位数字,hash碰撞的概率更小。
- 出现hash冲突后,如果链表上节点的个数超过8,就会把当前的链表一口气转换成一颗红黑树,红黑树为了保持平衡,会进行自动调整,比如变色、左旋、右旋。此外,红黑树是一个双向链表,前后节点会互相指向。
3.3 通过红黑树来解决hash冲突
针对同一个数组位置,根据hash冲突的节点个数,有着不同的处理逻辑。
- hash冲突的节点个数不超过8时(包含8),只会形成链表。
- 加入第9个节点时,会把当前的链表(包含了9个节点)一口气转换成一颗红黑树。
- 加入大于9个节点后,就会直接把新的普通节点转换成一个红黑树节点,直接插入到完整的红黑树中。
3.4 基于数组的扩容原理
HashMap底层是基于数组做的,既然是数组,新增数据后,需要扩容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想要把一串k-v加入到hashmap中,首先要获取hash值,然后根据(n-1) & hash,寻找数组的下标。想想看,现在数组扩容后,最大容量已经发生了变化,之前的k-v串如果不重新寻址,可能会造成get()等方法无法正常获取数据的bug。
所以数组扩容后,必须对所有的数据重新计算数组下标。
jdk1.8以后,扩容一定是2的倍数,比如16到32、到64、到128。这就可以保证,扩容并重新寻址后,你的每个hash值要么是停留在原来的那个index上,要么变成了原来的index + oldCap,oldCap指的是原数组的长度。
比如说,有一个hash值,它原来是在index=5上,原数组的长度是16,那么扩容后,它现在可能在index=5上,也可能在index=21上。
通过扩容+重新寻址的方法,可以把原来冲突严重、堆集在一个数组位置上的节点分散到多个不同的数组位置上。
扩容的代码如下: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resize( )的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是"数组扩容"和"重新寻址"。
阶段一: 数组扩容
新数组的长度 = 旧数组的长度 << 1 (乘以2倍)
新数组的阈值 = 旧数组的阈值 << 1 (乘以2倍)
接着就是使用上方准备好的参数,创建新数组。
阶段二: 重新寻址
遍历旧数组,取出每一个旧节点。
Step1: 看看这个节点的next指针是否不为null,判断是否存在链表或者红黑树。
Step2: 如果当前节点的next指针为null,则只需要重新寻址,做与运算,把这个元素放到新数组的寻址位置上就好了。
Step3: 如果当前节点的next指针不为空,且当前节点的类型是红黑树,那么就会遍历这颗红黑树,读取每个节点内的数据,重新寻址,重新创建节点并放入新数组。
Step4: 如果当前节点的next指针不为空,且是链表,那就从当前节点开始,使用next指针,依次遍历链表中的每一个节点,重新计算节点存储的位置。
3.5 get与remove操作的原理分析
get(key)操作: 首先通过寻址算法,找到待查询元素对应的数组下标,接着判断数组内存放的节点的key与目标key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直接返回结果,否则就看看当前节点是不是红黑树,如果是,那就通过二叉搜索来寻找元素,否则就是链表,通过不断循环next指针,遍历每一个元素,与目标key进行比对即可。
remove(key)操作:分成两个步骤:找到目标节点,删除目标节点。
首先通过寻址算法,找到目标key对应的数组下标,接着就看下标上的节点到底是一个普通节点,还是链表,或者是红黑树节点。如果是后两种,则通过遍历链表或者二叉搜索红黑树,直到找到目标节点。
接着就是删除目标节点,如果目标节点就是数组节点,那么直接把对应下标上的数据置为null就好了。如果目标节点是链表,则按照链表来删除,如果是红黑树,则按照红黑树的删除规则来删除节点。
三. 疑问
3.1 既然红黑树的查询性能比链表高得多,为什么不直接使用红黑树来代替链表呢?
答: 这是因为为了做成红黑树,需要用到调整、加颜色、自旋,这就导致新增一个元素时,为了维持整颗红黑树,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新增元素的效率较低。
这篇关于04_HashMap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 2024-12-28一步到位:购买适合 SEO 的域名全攻略
- 2024-12-27OpenFeign服务间调用学习入门
- 2024-12-27OpenFeign服务间调用学习入门
- 2024-12-27OpenFeign学习入门:轻松掌握微服务通信
- 2024-12-27OpenFeign学习入门:轻松掌握微服务间的HTTP请求
- 2024-12-27JDK17新特性学习入门:简洁教程带你轻松上手
- 2024-12-27JMeter传递token学习入门教程
- 2024-12-27JMeter压测学习入门指南
- 2024-12-27JWT单点登录学习入门指南
- 2024-12-27JWT单点登录原理学习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