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架构原理(八)读写分离和双主模式

2021/7/18 19:38:33

本文主要是介绍MySQL架构原理(八)读写分离和双主模式,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读写分离
    • 读写分离引入时机
    • 主从同步延迟
    • 读写分离落地
    • 读写分离配置
  • 双主模式
    • 适用场景
    • MMM架构
    • MHA架构
    • 主备切换
    • 配置双主模式
    • MHA搭建
      • 服务器环境搭建
        • 三台机器ssh互通
      • MHA下载安装
        • MHA下载
        • MHA node安装
        • MHA manager安装
        • MHA 配置文件
        • MHA 配置检测
        • MHA Manager启动
        • 测试MHA故障转移

读写分离

读写分离引入时机

  大多数互联网业务中,往往读多写少,这时候数据库的读会首先成为数据库的瓶颈。如果我们已经优化了SQL,但是读依旧还是瓶颈时,这时就可以选择“读写分离”架构了。

  读写分离首先需要将数据库分为主从库,一个主库用于写数据,多个从库完成读数据的操作,主从库之间通过主从复制机制进行数据的同步,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应用中可以在从库追加多个索引来优化查询,主库这些索引可以不加,用于提升写效率。

读写分离架构也能够消除读写锁冲突从而提升数据库的读写性能。使用读写分离架构需要注意:主从同步延迟和读写分配机制问题

主从同步延迟

  使用读写分离架构时,数据库主从同步具有延迟性,数据一致性会有影响,对于一些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操作,可以采用以下解决方案。

  • 写后立刻读
    在写入数据库后,某个时间段内读操作就去主库,之后读操作访问从库。

  • 二次查询
    先去从库读取数据,找不到时就去主库进行数据读取。该操作容易将读压力返还给主库,为了避免恶意攻击,建议对数据库访问API操作进行封装,有利于安全和低耦合。

  • 根据业务特殊处理
    根据业务特点和重要程度进行调整,比如重要的,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数据读写可以放在主库。对于次要的业务,实时性要求不高可以进行读写分离,查询时去从库查询。

读写分离落地

  读写路由分配机制是实现读写分离架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控制何时去主库写,何时去从库读。目前较为常见的实现方案分为以下两种:

  • 基于编程和配置实现(应用端)
    程序员在代码中封装数据库的操作,代码中可以根据操作类型进行路由分配,增删改时操作主库,查询时操作从库。这类方法也是目前生产环境下应用最广泛的。优点是实现简单,因为程序在代码中实现,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开支,缺点是需要开发人员来实现,运维人员无从下手,如果其中一个数据库宕机了,就需要修改配置重启项目。

  • 基于服务器端代理实现(服务器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中间件代理一般介于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从图中可以看到,应用服务器并不直接进入到master数据库或者slave数据库,而是进入MySQL proxy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接收到应用服务器的请求后,先进行判断然后转发到后端master和slave数据库。

目前有很多性能不错的数据库中间件,常用的有MySQL Proxy、MyCat以及Shardingsphere等等。

  • MySQL Proxy:是官方提供的MySQL中间件产品可以实现负载平衡、读写分离等,里面很多是通过lua脚本进行的执行。

  • MyCat:MyCat是一款基于阿里开源产品Cobar而研发的,基于 Java 语言编写的开源数据库中间件。

  • ShardingSphere:ShardingSphere是一套开源的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解决方案,它由Sharding-

  • JDBC、Sharding-Proxy和Sharding-Sidecar(计划中)这3款相互独立的产品组成。已经在2020年4月16日从Apache孵化器毕业,成为Apache顶级项目。

  • Atlas:Atlas是由 Qihoo 360公司Web平台部基础架构团队开发维护的一个数据库中间件。

  • Amoeba:变形虫,该开源框架于2008年开始发布一款 Amoeba for MySQL软件。

读写分离配置

  使用MySQL Proxy进行读写分离的实验配置,基于上一篇虚拟机环境进行配置,之前是两台虚拟机,分别是一主一从,现在要增加一台虚拟机,作为代理服务器使用。

  • 下载MySQL Proxy
    到官网找到指定版本的包
    https://downloads.mysql.com/archives/proxy/
    我这里使用的是linux通用64位版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放入到虚拟机中,然后解压
    执行tar -xzf mysql-proxy-0.8.5-linux-glibc2.3-x86-64bit.tar.gz解压文件,自己新建一个目录存放里面的文件

    tar -xzf mysql-proxy-0.8.5-linux-glibc2.3-x86-64bit.tar.gz
    mkdir mysql-proxy
    mv -n mysql-proxy-0.8.5-linux-glibc2.3-x86-64bit/* mysql-proxy/
    
  • 创建proxy的配置文件

    vim mysql-proxy.conf
    
    # 下面是文件内需要添加的内容
    [mysql-proxy]
    user=root #运行mysql-proxy用户
    admin-username=root  #主从mysql共有的用户
    admin-password=123456 #用户的密码
    proxy-address=192.168.137.145:4040 #mysql-proxy运行ip和端口,不加端口,默认4040
    proxy-backend-addresses=192.168.137.144:3306  #指定后端主master写入数据
    proxy-read-only-backend-addresses=192.168.137.146:3306 #指定后端从slave读取数据
    proxy-lua-script=/root/mysql/mysql-proxy/share/doc/mysql-proxy/rw-splitting.lua #指定读写分离配置文件位置
    amin-lua-script=/root/mysql/mysql-proxy/share/doc/mysql-proxy/admin-sql.lua #指定管理脚本
    log-file=/var/log/mysql-proxy.log #日志位置
    log-level=debug #定义log日志级别,由高到低分别有(error|warning|info|message|debug)
    daemon=true #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
    keepalive=true #mysql-proxy崩溃时,尝试重启
    
    # 上面为配置文件里面的内容,保存退出后修改文件的权限
    chmod 660 mysql-proxy.conf 
    
  • 修改读写分离配置文件 share/doc/mysql-proxy/rw-splitting.lua

    --- config
    --
    -- connection pool
    if not proxy.global.config.rwsplit then
            proxy.global.config.rwsplit = {
                    min_idle_connections = 1, #默认超过4个连接数时,才开始读写分离,改为1
                    max_idle_connections = 8,
    
                    is_debug = false
            }
    end
    
  • 启动mysql-proxy
    进入bin目录执行下面的命令

    ./mysql-proxy --defaults-file=/root/mysql/mysql-proxy/mysql-proxy.conf
    
  • netstat -anlp | grep 4040 查看端口的监听状态

    netstat -anlp | grep 4040
    tcp        0      0 192.168.137.145:4040    0.0.0.0:*               LISTEN      10577/mysql-proxy
    

双主模式

适用场景

  很多企业刚开始都是使用MySQL主从模式,一主多从、读写分离等。但是单主如果发生单点故障,从库切换成主库还需要作改动。因此,如果是双主或者多主,就会增加MySQL入口,提升了主库的可用性。因此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库架构可以由主从模式演变为双主模式。双主模式是指两台服务器互为主从,任何一台服务器数据变更,都会通过复制应用到另外一方的数据库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双主双写还是双主单写?

建议使用双主单写,因为双主双写存在以下问题:

  • ID冲突
    在A主库写入,当A数据未同步到B主库时,对B主库写入,如果采用自动递增容易发生ID主键的冲突。

    可以采用MySQL自身的自动增长步长来解决,例如A的主键为1,3,5,7…,B的主键为2,4,6,8… ,但是对数据库运维、扩展都不友好。

  • 更新丢失
    同一条记录在两个主库中进行更新,会发生前面覆盖后面的更新丢失。

高可用架构如下图所示,其中一个Master提供线上服务,另一个Master作为备胎供高可用切换,Master下游挂载Slave承担读请求。

这里的VIP指的是虚拟I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随着业务发展,架构会从主从模式演变为双主模式,建议用双主单写,再引入高可用组件,例如Keepalived和MMM等工具,实现主库故障自动切换。

MMM架构

  MMM(Master-Master Replication Manager for MySQL)是一套用来管理和监控双主复制,支持双主故障切换 的第三方软件。MMM 使用Perl语言开发,虽然是双主架构,但是业务上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节点进行写入操作。下图是基于MMM实现的双主高可用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MMM故障处理机制
    MMM 包含writer和reader两类角色,分别对应写节点和读节点。

    • 当 writer节点出现故障,程序会自动移除该节点上的VIP

    • 写操作切换到 Master2,并将Master2设置为writer

    • 将所有Slave节点会指向Master2
      除了管理双主节点,MMM 也会管理 Slave 节点,在出现宕机、复制延迟或复制错误,MMM 会移除该节点的 VIP,直到节点恢复正常。

  • MMM监控机制
    MMM 包含monitor和agent两类程序,功能如下:

    • monitor:监控集群内数据库的状态,在出现异常时发布切换命令,一般和数据库分开部署。

    • agent:运行在每个 MySQL 服务器上的代理进程,monitor 命令的执行者,完成监控的探针
      工作和具体服务设置,例如设置 VIP(虚拟IP)、指向新同步节点。

MHA架构

  MHA(Master High Availability)是一套比较成熟的 MySQL 高可用方案,也是一款优秀的故障切换和主从提升的高可用软件。在MySQL故障切换过程中,MHA能做到在30秒之内自动完成数据库的故障切换操作,并且在进行故障切换的过程中,MHA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可用。MHA还支持在线快速将Master切换到其他主机,通常只需0.5-2秒。

  目前MHA主要支持一主多从的架构,要搭建MHA,要求一个复制集群中必须最少有三台数据库服务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HA由两部分组成:MHA Manager(管理节点)和MHA Node(数据节点)。

  • MHA Manager可以单独部署在一台独立的机器上管理多个master-slave集群,也可以部署在一台slave节点上。负责检测master是否宕机、控制故障转移、检查MySQL复制状况等。

  • MHA Node运行在每台MySQL服务器上,不管是Master角色,还是Slave角色,都称为Node,是被监控管理的对象节点,负责保存和复制

  master的二进制日志、识别差异的中继日志事件并将其差异的事件应用于其他的slave、清除中继日志。MHA Manager会定时探测集群中的master节点,当master出现故障时,它可以自动将最新数据的slave提升为新的master,然后将所有其他的slave重新指向新的master,整个故障转移过程对应用程序完全透明。

MHA故障处理机制:

  • 把宕机master的binlog保存下来

  • 根据binlog位置点找到最新的slave

  • 用最新slave的relay log修复其它slave

  • 将保存下来的binlog在最新的slave上恢复

  • 将最新的slave提升为master

  • 将其它slave重新指向新提升的master,并开启主从复制

MHA优点:

  • 自动故障转移快

  • 主库崩溃不存在数据一致性问题

  • 性能优秀,支持半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

  • 一个Manager监控节点可以监控多个集群

主备切换

主备切换是指将备库变为主库,主库变为备库,有可靠性优先和可用性优先两种策略。

  • 主备延迟问题
    主备延迟是由主从数据同步延迟导致的,与数据同步有关的时间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

    • 主库 A 执行完成一个事务,写入 binlog,我们把这个时刻记为 T1;

    • 之后将binlog传给备库 B,我们把备库 B 接收完 binlog 的时刻记为 T2;

    • 备库 B 执行完成这个binlog复制,我们把这个时刻记为 T3。

    所谓主备延迟,就是同一个事务,在备库执行完成的时间和主库执行完成的时间之间的差值,也就是 T3-T1。

    在备库上执行show slave status命令,它可以返回结果信息,seconds_behind_master表示当前备库延迟了多少秒。

    同步延迟主要原因如下:

    • 备库机器性能问题
      机器性能差,甚至一台机器充当多个主库的备库。

    • 分工问题
      备库提供了读操作,或者执行一些后台分析处理的操作,消耗大量的CPU资源。

    • 大事务操作
      大事务耗费的时间比较长,导致主备复制时间长。比如一些大量数据的delete或大表DDL操作都可能会引发大事务。

  • 可靠性优先
    主备切换过程一般由专门的HA高可用组件完成,但是切换过程中会存在短时间不可用,因为在切换过程中某一时刻主库A和从库B都处于只读状态。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库由A切换到B,切换的具体流程如下:

    • 判断从库B的Seconds_Behind_Master值,当小于某个值才继续下一步

    • 把主库A改为只读状态(readonly=true)

    • 等待从库B的Seconds_Behind_Master值降为 0

    • 把从库B改为可读写状态(readonly=false)

    • 把业务请求切换至从库B

  • 可用性优先
    不等主从同步完成, 直接把业务请求切换至从库B ,并且让 从库B可读写 ,这样几乎不存在不可用时间,但可能会数据不一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在A切换到B过程中,执行两个INSERT操作,过程如下:

    • 主库A执行完 INSERT c=4 ,得到 (4,4) ,然后开始执行 主从切换

    • 主从之间有5S的同步延迟,从库B会先执行 INSERT c=5 ,得到 (4,5)

    • 从库B执行主库A传过来的binlog日志 INSERT c=4 ,得到 (5,4)

    • 主库A执行从库B传过来的binlog日志 INSERT c=5 ,得到 (5,5)

    • 此时主库A和从库B会有 两行 不一致的数据

通过上面介绍了解到,主备切换采用可用性优先策略,由于可能会导致数据不一致,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优先选择可靠性优先策略。在满足数据可靠性的前提下,MySQL的可用性依赖于同步延时的大小,同步延时越小,可用性就越高。

配置双主模式

基于上面读写分离的环境,将原来作为mysql_proxy的服务器用作,备份的主库服务器

  • 修改主库的mysql的配置,配置文件在/etc/my.cnf 目录下,原有基础上添加下面的内容
relay-log=mysql-rela-bin
log_slave_updates=1
#1,3,5,7...
auto_increment_offset=1
auto_increment_increment=2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修改备份主库mysql的配置,配置文件在/etc/my.cnf 目录下,添加下面的内容
server-id=3
sync-binlog=1
binlog-ignore-db=information_schema
binlog-ignore-db=performation_schema
binlog-ignore-db=sys
relay-log=mysql-relay-bin
log_slave_updates=1
#2,4,6,8,....
auto_increment_offset=2  #设置自动增长的起始偏移
auto_increment_increment=2 # 设置自动增长的步长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重启两台服务器的mysql服务,进入客户端设置master的相关参数
    先配置备份主库的;
    # 先设置密码的安全规则,本地测试使用按简单的来
    set global validate_password_policy=0;
    set global validate_password_length=1;
    
    # 设置远程访问的权限
    grant replication slave on *.* to 'root'@'%' identified by '123456';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root'@'%' identified by '123456';
    
    stop slave;
    # master_log_file='mysql-bin.000004',master_log_pos=154; 这两个参数需要在主库通过show master status;查看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192.168.137.144', master_port=3306, master_user='root',master_password='123456',master_log_file='mysql-bin.000004',master_log_pos=154;
    start slave;
    
    配置主库的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192.168.137.145', master_port=3306, master_user='root',master_password='123456',master_log_file='mysql-bin.000001',master_log_pos=727;
    starrt slave;
    
  • 查看两个主库的状态
    show slave statu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HA搭建

MHA需要基于之前的半同步复制模式,半同步复制的搭建请参考上一篇文章

服务器环境搭建

  我这里选择的是本地虚拟机环境,使用了三台虚拟机,已经是8G内存的上限,其中包括一台主库,两台从库,MHA和其中一台从库搭建在同一台服务器上面

三台机器ssh互通

在三台服务器上分别执行下面命令,生成公钥和私钥(注意:连续按换行回车采用默认值)

ssh-keygen -t rsa

在三台MySQL服务器分别执行下面命令,密码输入系统密码,将公钥拷到MHA Manager服务器上

ssh-copy-id 192.168.31.126

之后可以在MHA Manager服务器上检查下,看看.ssh/authorized_keys文件是否包含3个公钥

cat /root/.ssh/authorized_keys

执行下面命令,将MHA Manager的公钥添加到authorized_keys文件中(此时应该包含4个公钥),如果MHA服务器分开部署这里会有4个公钥,如果是跟我一样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那么第三个和第四个公钥是同一个

cat /root/.ssh/id_rsa.pub >> /root/.ssh/authorized_keys

从MHA Manager服务器执行下面命令,向其他三台MySQL服务器分发公钥信息,下面的ip换成自己虚拟机的对应IP,下面展示的是MHA单独部署时要执行的命令,如果部署在同一台机器,发送到自己这台服务器的这句可以不用执行。

scp /root/.ssh/authorized_keys root@192.168.137.144:/root/.ssh/authorized_keys
scp /root/.ssh/authorized_keys root@192.168.137.145:/root/.ssh/authorized_keys
scp /root/.ssh/authorized_keys root@192.168.137.146:/root/.ssh/authorized_keys

可以MHA Manager执行下面命令,检测下与三台MySQL是否实现ssh互通。

ssh 192.168.137.144
exit
ssh 192.168.137.145
exit
ssh 192.168.137.146
exit

MHA下载安装

MHA下载

MySQL5.7对应的MHA版本是0.5.8,所以在GitHub上找到对应的rpm包进行下载,MHA manager和
node的安装包需要分别下载:

https://github.com/yoshinorim/mha4mysql-manager/releases/tag/v0.58
https://github.com/yoshinorim/mha4mysql-node/releases/tag/v0.58

下载后,将Manager和Node的安装包分别上传到对应的服务器。(可使用WinSCP等工具)

  • 三台MySQL服务器需要安装node
  • MHA Manager服务器需要安装manager和node

提示:也可以使用wget命令在linux系统直接下载获取,例如
wget https://github.com/yoshinorim/mha4mysqlmanager/releases/download/v0.58/mha4mysql-manager-0.58-0.el7.centos.noarch.rpm

MHA node安装

在四台服务器上安装mha4mysql-node。
MHA的Node依赖于perl-DBD-MySQL,所以要先安装perl-DBD-MySQL。

yum install perl-DBD-MySQL -y

wget https://github.com/yoshinorim/mha4mysqlnode/releases/download/v0.58/mha4mysql-node-0.58-0.el7.centos.noarch.rpm

rpm -ivh mha4mysql-node-0.58-0.el7.centos.noarch.rpm

MHA manager安装

在MHA Manager服务器安装mha4mysql-node和mha4mysql-manager。

MHA的manager又依赖了perl-Config-Tiny、perl-Log-Dispatch、perl-Parallel-ForkManager,也分别进行安装。

wget http://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epel-release-latest-7.noarch.rpm
rpm -ivh epel-release-latest-7.noarch.rpm

yum install perl-DBD-MySQL perl-Config-Tiny perl-Log-Dispatch perl-Parallel-ForkManager -y

wget https://github.com/yoshinorim/mha4mysqlnode/releases/download/v0.58/mha4mysql-node-0.58-0.el7.centos.noarch.rpm
rpm -ivh mha4mysql-node-0.58-0.el7.centos.noarch.rpm

wget https://github.com/yoshinorim/mha4mysqlmanager/releases/download/v0.58/mha4mysql-manager-0.58-0.el7.centos.noarch.rpm
rpm -ivh mha4mysql-manager-0.58-0.el7.centos.noarch.rpm

提示:由于可能会提示perl-Log-Dispatch和perl-Parallel-ForkManager这两个被依赖包在yum仓库找不到,
因此安装epel-release-latest-7.noarch.rpm。在使用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异常:Cannot retrieve metalink for repository: epel/x86_64。可以尝试使用/etc/yum.repos.d/epel.repo,然后注释掉metalink,取消注释baseurl。

MHA 配置文件

MHA Manager服务器需要为每个监控的 Master/Slave 集群提供一个专用的配置文件,而所有的
Master/Slave 集群也可共享全局配置。
初始化配置目录

#目录说明
#/var/log (CentOS目录)
#           /mha (MHA监控根目录)
#                 /app1 (MHA监控实例根目录)
#                         /manager.log (MHA监控实例日志文件)
mkdir -p /var/log/mha/app1
touch /var/log/mha/app1/manager.log

配置监控全局配置文件
vim /etc/masterha_default.cnf

[server default]
#主库用户名,在master mysql的主库执行下列命令建一个新用户
#create user 'mha'@'%' identified by '123123';
#grant all on *.* to mha@'%' identified by '123123';
#flush privileges;
user=mha
password=123123
port=3306
#ssh登录账号
ssh_user=root
#从库复制账号和密码
repl_user=root
repl_password=123456
port=3306
#ping次数
ping_interval=1
#二次检查的主机
secondary_check_script=masterha_secondary_check -s 192.168.137.144 -s 192.168.137.145 -s 192.168.137.146

配置监控实例配置文件
先使用mkdir -p /etc/mha 命令创建目录,然后使用vim /etc/mha/app1.cnf 命令编辑文件

[server default]
#MHA监控实例根目录
manager_log=/var/log/mha/app1/manager.log
#MHA监控实例日志文件
manager_workdir=/var/log/mha/app1

#[serverx] 服务器编号
#hostname 主机名
#candidate_master 可以做主库
#master_binlog_dir binlog日志文件目录

[server1]
candidate_master=1
hostname=192.168.137.144
master_binlog_dir="/var/lib/mysql"

[server2]
candidate_master=1
hostname=192.168.137.145
master_binlog_dir="/var/lib/mysql"

[server3]
candidate_master=1
hostname=192.168.137.146
master_binlog_dir="/var/lib/mysql"

MHA 配置检测

执行ssh通信检测
在MHA Manager服务器上执行:

masterha_check_ssh --conf=/etc/mha/app1.cnf

检测MySQL主从复制
在MHA Manager服务器上执行:

masterha_check_repl --conf=/etc/mha/app1.cnf

出现“MySQL Replication Health is OK.”证明MySQL复制集群没有问题。

注意:如果出现下面这个报错的,需要修改/etc/my.cnf文件的配置,方法来自于这篇文章https://www.cnblogs.com/gered/p/12263895.html
其他方式测试了都不能解决,要么就是mysqlbinlog 报错 要么会导致mysql客户端连接报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HA Manager启动

在MHA Manager服务器上执行:

nohup masterha_manager --conf=/etc/mha/app1.cnf --remove_dead_master_conf --ignore_last_failover < /dev/null > /var/log/mha/app1/manager.log 2>&1 &

查看监控状态命令如下:

masterha_check_status --conf=/etc/mha/app1.cnf

查看监控日志命令如下:

tail -f /var/log/mha/app1/manager.log

测试MHA故障转移

模拟主节点崩溃
在MHA Manager服务器执行打开日志命令:

tail -200f /var/log/mha/app1/manager.log

关闭Master MySQL服务器服务,模拟主节点崩溃

systemctl stop mysqld

查看MHA日志,可以看到哪台slave切换成了master

show master statu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篇关于MySQL架构原理(八)读写分离和双主模式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扫一扫关注最新编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