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中inode和block详解
2021/7/23 7:08:36
本文主要是介绍Linux系统中inode和block详解,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inode size 定义
单位:Byte
inode table sample
inode table是data area的索引表。
Inode分为内存中的inode和文件系统中的inode,我们这里说的是文件系统中的inode。
1. linux FS 可以简单分成 inode table与data area两部份。inode table上有许多的inode, 每个inode分别记录一个档案的属性与这个档案分布在哪些datablock上(也就是我们说的指针)。
inode两个功能:记录档案属性和指针
2. inode table中红色区域即inode size,是128Byte,在liunx系统上通过命令我们可以看到,系统就是这么定义的。
Inode size是指分配给一个inode来记录文档属性的磁盘块的大小。
dumpe2fs -h /dev/hda6 | grep node
Inode size:128
3. data ares中紫色的区域block size,就是我们一般概念上的磁盘块。这块区域是我们用来存放数据的地方。
4. 还有一个逻辑上的概念:FS中每分配2048 byte给data area, 就分配一个inode。但一个inode就并不一定就用掉2048 byte, 也不是说files allocation的最小单位是2048 byte, 它仅仅是代表filesystem中inode table/data area分配空间的比例是128/2048,也就是1/16。
mkfs.ext3 -i 2048 这条命令中的-i参数就是我们所说的逻辑概念,它的大小决定inode count的大小,redhat5默认-i最小为可设置为1024.
网上很多介绍关于inode的文章,把inode size的定义搞错了,他们把-i参数这个值或block size解读为inode size 所以很多文章令人费解。
5. inode参数是可以通过mkfs.ext3命令改变的:
mkfs.ext3 -i 2048 -b 8192 -f 1024 /dev/sdb2
-i 2048更改inode为每2KB创建一个
-b 8192设置block size的大小为8kB
-f 1024设置fragments的大小为1KB
mkfs.ext3 –N 2939495 /dev/sdb2
–N 2939495更改inode count。
二.更改一个分区inode参数的完整操作过程:
1. 卸载硬盘分区:
[root@localhost ~]# umount /dev/hda7
2. 调整inode参数
[root@localhost ~]# mkfs.ext3 -i 1024 -b 8192 /dev/hda7
mke2fs 1.39 (29-May-2006)
Filesystem label=
OS type: Linux
Block size=4096 (log=2)
Fragment size=4096 (log=2)
2048256 inodes, 512064 blocks
25603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First data block=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525250560
63 block groups
8240 blocks per group, 8240 fragments per group
3251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8240, 24720, 41200, 57680, 74160, 206000, 222480, 403760
Writing inode tables: done
Creating journal (8192 blocks): done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one
T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30 mounts or
180 days, whichever comes first. Use tune2fs -c or -i to override.
3.修改/etc/fstab
修改前
[root@localhost ~]# vi /etc/fstab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LABEL=/boot /boot ext3 defaults 1 2
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tmpfs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LABEL=/opt /opt ext3 defaults 1 2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sysf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LABEL=/usr /usr ext3 defaults 1 2
LABEL=/var /var ext3 defaults 1 2
LABEL=SWAP-hda8 swap swap defaults 0 0
~
修改后:
[root@localhost ~]# vi /etc/fstab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LABEL=/boot /boot ext3 defaults 1 2
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tmpfs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hda7 /opt ext3 defaults 1 2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sysf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LABEL=/usr /usr ext3 defaults 1 2
LABEL=/var /var ext3 defaults 1 2
LABEL=SWAP-hda8 swap swap defaults 0 0
4.挂载分区
mount -a
5.完成后,参数-i 最小值是1024,这个值的大小决定inode count的大小,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
i=2048 Inode count:1025024
i=1024 Inode count:2048256
inode size的值在这是没有变化的,这也可以证明我上面定义的inode size。
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这几个定义之间的关系。
Inode size
Block size
Inode conut
[root@localhost ~]# dumpe2fs -h /dev/hda7
dumpe2fs 1.39 (29-May-2006)
Filesystem volume name: <none>
Last mounted on: <not available>
Filesystem UUID: 440696ad-80e7-4810-8648-a9efda177ea9
Filesystem magic number: 0xEF53
Filesystem revision #: 1 (dynamic)
Filesystem features: has_journal resize_inode dir_index filetype needs_recovery sparse_super
Default mount options: (none)
Filesystem state: clean
Errors behavior: Continue
Filesystem OS type: Linux
Inode count: 2048256
Block count: 1024128
Reserved block count: 51206
Free blocks: 873767
Free inodes: 2048245
First block: 0
Block size: 2048
Fragment size: 2048
Reserved GDT blocks: 512
Blocks per group: 8176
Fragments per group: 8176
Inodes per group: 16256
Inode blocks per group: 1016
Filesystem created: Fri Jul 11 18:10:33 2008
Last mount time: Fri Jul 11 18:11:02 2008
Last write time: Fri Jul 11 18:11:02 2008
Mount count: 1
Maximum mount count: 34
Last checked: Fri Jul 11 18:10:33 2008
Check interval: 15552000 (6 months)
Next check after: Wed Jan 7 18:10:33 2009
Reserved blocks uid: 0 (user root)
Reserved blocks gid: 0 (group root)
First inode: 11
Inode size: 128
Journal inode: 8
Default directory hash: tea
Directory Hash Seed: ad1b7c40-6978-49e9-82f6-2331c5cac122
Journal backup: inode blocks
Journal size: 32M
由于时间关系:关于mkfs.ext3 -i 2048 -b 8192 -f 1024 /dev/sdb2中这个-i参数的定义,我是根据对应关系推断,给了它只是个逻辑概念的定义。
欢迎大虾们有更有力的论据来解释一下,或推翻我的观点。
三.读取一个树状目录下的文件/etc/crontab 的流程
1.操作系统根据根目录( / )的相关资料可取得 /etc 这个目录所在的 inode ,并前往读取 /etc 这个目录的所有相关属性;
2.根据 /etc 的 inode 的资料,可以取得 /etc 这个目录底下所有文件的关连数据是放置在哪一个 Block 当中,并前往该 block 读取文件的关连性容;
3.由上个步骤的 Block 当中,可以知道 crontab 这个文件的 inode 所在地,并前往该 inode ;
4.由上个步骤的 inode 当中,可以取得 crontab 这个文件的所有属性,并且可前往由 inode 所指向的 Block 区域,顺利的取得 crontab 的文件内容
四.硬链接
Hard Link 只是在某个目录下新增一个该档案的关连数据而已!
1.举个例子来说,我的 /home/vbird/crontab 为一个 hard link 的档案,他连结到 /etc/crontab 这个档案,也就是说,其实 /home/vbird/crontab 与 /etc/crontab 是同一个档案,只是有两个目录( /etc 与 /home/vbird )记录了 crontab 这个档案的关连数据罢了!也就是说,我由 /etc 的 Block 所记录的关连数据可知道 crontab 的 inode 放置在 A 处,而由 /home/vbird 这个目录下的关连数据,contab 同样也指到 A 处的 inode !所以, crontab 这个档案的 inode 与 block 都没有改变,有的只是有两个目录记录了关连数据.
2.使用 hard link 设定连结文件时,磁盘的空间与 inode 的数目都不会改变!由上面的说明来看,我们可以知道, hard link 只是在某个目录下的 block 多写入一个关连数据,所以当然不会用掉 inode 与磁盘空间。
3.当我们修改其中一个文件的内容时,互为硬链接的文件的内容也会跟着变化。如果我们删除互为硬链接关系的某个文件时,其它的文件并不受影响.
4.由于 hard link 是在同一个 partition 上面进行数据关连的建立,所以 hard link 是有限制的:
a. 不能跨 Filesystem.
b. 不能 link 目录。
五.软链接
1.软链接也叫符号链接,他和硬链接有所不同,软链接文件只是其源文件的一个标记。当我们删除了源文件后,链接文件不能独立存在,虽然仍保留文件名,
但我们却不能查看软链接文件的内容了.
2.Symbolic Link 与 Windows 的快捷方式可以给他划上等号,由 Symbolic link 所建立的档案为一个独立的新的档案,所以会占用掉 inode 与 block
3.所以可用使用软链接解决某个分区inode conut不足的问题(软链接到另一个inode count足够多的分区)
Linux系统中inode和block详解
Linux操作系统中,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为扇区,每个扇区大小为512字节。而操作系统在读取硬盘数据的时候,一次性最小读取一个块(block),默认一个block大小为4k,即8个扇区。
Linux系统中,文件分两部分存储。其中文件数据信息存储在block中,而文件的属性等信息存储在inode中(但不包含文件名,文件的名称信息存储在上一级目录block中),inode号即索引节点号。文件名仅是为了方便人们的记忆而使用,系统或程序通过 inode 号寻找正确的文件数据块。Linux系统中,每个文件至少对应一个inode和一个block,如果此文件超过4k,则会对应1个inode和多个block。inode除了存储文件属性信息外,还存储block的指针信息。
1. inode(索引节点)
相当于书的目录,存储文件的属性信息。从文件系统被创建之后就生成。
特点说明:
inide存放文件的属性信息
inode存放块的指针信息
创建一个文件,至少占用一个inode和一个block
在同一个分区中,两个文件的inode号相同,则两个文件互为硬链接文件
[root@oracle12c tmp]# df -i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dev/mapper/rhel_oracle12c-root 21493760 190179 21303581 1% / devtmpfs 1015135 423 1014712 1% /dev tmpfs 1019392 1 1019391 1% /dev/shm tmpfs 1019392 1460 1017932 1% /run tmpfs 1019392 16 1019376 1% /sys/fs/cgroup /dev/sda1 524288 336 523952 1% /boot /dev/mapper/vg01-lv01 52426752 52273 52374479 1% /oracle tmpfs 1019392 9 1019383 1% /run/user/42 tmpfs 1019392 1 1019391 1% /run/user/0
2. block(数据块)
相当于书本中目录所指向的内容,用于存储文件的具体内容。在文件系统创建后便生成。
特点说明:
存放数据信息
默认大小为4k,可以进行调整
比较大的文件,占用多个block
比较小的文件,如果一个block存不满。剩余空间无法存储其他数据,只能浪费。
创建一个文件至少占用一个inode和一个block(非空文件)
磁盘读取数据时按照block为单位读取,每读一次消耗一次磁盘I/0
[root@oracle12c tmp]#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rhel_oracle12c-root 42966532 4919500 38047032 12% / devtmpfs 4060540 0 4060540 0% /dev tmpfs 4077568 0 4077568 0% /dev/shm tmpfs 4077568 28992 4048576 1% /run tmpfs 4077568 0 4077568 0% /sys/fs/cgroup /dev/sda1 1038336 167884 870452 17% /boot /dev/mapper/vg01-lv01 104802308 21569676 83232632 21% /oracle tmpfs 815516 12 815504 1% /run/user/42 tmpfs 815516 0 815516 0% /run/user/0
注意:
文件的属性信息存储在inode中,文件的名称信息存储在上一级目录的block中。
[root@oracle12c tmp]# tree 001 001 ├── 01.txt ├── 02.txt ├── 03.txt ├── 04.txt ├── 05.txt ├── data └── test 2 directories, 5 files [root@oracle12c tmp]# vim 001 " ============================================================================ " Netrw Directory Listing (netrw v149) " /tmp/001 " Sorted by name " Sort sequence: [\/]$,\<core\%(\.\d\+\)\=\>,\.h$,\.c$,\.cpp$,\~\=\*$,*,\.o$,\.obj$,\.info$,\.swp$,\.bak$,\~$ " Quick Help: <F1>:help -:go up dir D:delete R:rename s:sort-by x:exec " ============================================================================ ../ ./ data/ test/ 01.txt 02.txt 03.txt 04.txt 05.txt .swp ~
文件在Linux系统中存储的图例如下:
这篇关于Linux系统中inode和block详解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 2024-11-12如何创建可引导的 ESXi USB 安装介质 (macOS, Linux, Windows)
- 2024-11-08linux的 vi编辑器中搜索关键字有哪些常用的命令和技巧?-icode9专业技术文章分享
- 2024-11-08在 Linux 的 vi 或 vim 编辑器中什么命令可以直接跳到文件的结尾?-icode9专业技术文章分享
- 2024-10-22原生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HarmonyOS 5)正式发布
- 2024-10-18操作系统入门教程:新手必看的基本操作指南
- 2024-10-18初学者必看:操作系统入门全攻略
- 2024-10-17操作系统入门教程:轻松掌握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 2024-09-11Linux部署Scrapy学习:入门级指南
- 2024-09-11Linux部署Scrapy:入门级指南
- 2024-08-21【Linux】分区向左扩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