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ango MVT

2021/8/2 23:10:27

本文主要是介绍Django MVT,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C/S   B/S

        CS服务器-客户机,即Client-Server(C/S)结构。C/S结构通常采取两层结构。服务器负责数据的管理,客户机负责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客户机通过局域网与服务器相连,接受用户的请求,并通过网络向服务器提出请求,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服务器接受客户机的请求,将数据提交给客户机,客户机将数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呈现给用户。服务器还要提供完善安全保护及对数据完整性的处理等操作,并允许多个客户机同时访问服务器,这就对服务器的硬件处理数据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如Netscape Navigator或Internet Explorer,服务器安装SQL Server、Oracle、MYSQL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 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二、MVC

        经典MVC模式中,M是指业务模型,V是指用户界面,C则是控制器,使用MVC的目的是将M和V的实现代码分离,从而使同一个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V即View视图是指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比如由html元素组成的网页界面,或者软件的客户端界面。MVC的好处之一在于它能为应用程序处理很多不同的视图。在视图中其实没有真正的处理发生,它只是作为一种输出数据并允许用户操作的方式。

        M即model模型是指模型表示业务规则。在MVC的三个部件中,模型拥有最多的处理任务。被模型返回的数据是中立的,模型与数据格式无关,这样一个模型能为多个视图提供数据,由于应用于模型的代码只需写一次就可以被多个视图重用,所以减少了代码的重复性。 

        C即controller控制器是指控制器接受用户的输入并调用模型和视图去完成用户的需求,控制器本身不输出任何东西和做任何处理。它只是接收请求并决定调用哪个模型构件去处理请求,然后再确定用哪个视图来显示返回的数据。

 

 三、MVT

M全拼为Model,与MVC中的M功能相同,负责和数据库交互,进行数据处理。

V全拼为View,与MVC中的C功能相同,接收请求,进行业务处理,返回应答。

T全拼为Template,与MVC中的V功能相同,负责封装构造要返回的html。 

Django中MVT的设计是遵守 MVC的流程去执行。

MVT即模型-模版-视图模式,其标准名称是有争议的。在MVC的解释中,视图描述了展现给用户的数据,是指所看到的数据,而不是如何看见它。在python中视图是指对某一特定URL的回调函数,因为回调函数描述了所要展现的数据。模版用于将内容与展现分离。在django中,视图描述了要展现的数据,而视图一般转交给模版。模版描述了数据如何展现,控制器则是指django框架本身,通过URL配置,系统将一个请求发送到一个合适的视图。

注意:Django中还有一个url分发器(也可以叫做路由),主要用来将一个个URL页面的请求分发给不同的View进行处理,View再调用相应的Model和Template。

Django中MVT执行顺序

1,客户端发出请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2,路由接收请求,根据请求地址查找视图

3,视图接收、处理,找到相应的Model(数据交互)

4,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取得数据  

5,将取到的数据返回给Model

6,将数据交给view进行处理

7,将数据套入到需要的template,封装相对应的html,css,js编写的模板语言

8,将封装好的模板语言返回给view进行处理

9,客户端接受结果进行渲染html和css,执行js



这篇关于Django MVT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扫一扫关注最新编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