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I2010-2011#7] UPIT 题解

2021/8/27 23:09:15

本文主要是介绍[COCI2010-2011#7] UPIT 题解,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题解做法:块状链表。

若只有 1、2、4 操作,即题目 P1438 无聊的数列,可以用线段树 + 差分轻松维护,也可以用分块实现,这两种做法都是在线的。

新增一个 3 操作,用线段树难以在线实现插入操作,只能离线实现。如果强制在线呢?我们考虑用分块来实现。

操作 1:区间赋值。

散块暴力修改,整块用一个数组 change 记改成了啥。由于是赋值,我们将其他整块上的相关信息清空,如区间加的标记等,并且更新区间和 sum[i]=siz[i]*c。注意在每次散块赋值前,要类似线段树的 pushdown,将标记下放,即把散块所有元素的值通过标记更新。

操作 2:区间加等差数列。

这个等差数列比较特别,它的首项等于公差。如果有个整块一直是进行操作 1 和 2 的,那么整块中的相邻两个元素差是固定的,即最后一次操作 1 后的所有操作 2 对应的公差之和。因此,我们记下公差之和,以及整块中第一个元素值的增量。

操作 3:单点插入。

找到插入点对应的块,如果插入点等于当前序列长度 +1,则归为最后一块。类似暴力,将插入点后所有元素全部后移,然后填上插入的元素。用 vector 可以实现,但常数较大。正因这一部分,我使用了块状链表。

注意插入点后所有元素全部后移只能在该块内实现,若全部更新复杂度无法接受。因此我们对链表上每个元素记录它的原编号(即按输入以及插入顺序),并记录它在当前块中的排名(从前往后数第几个),在进行操作时直接遍历当前块对应链表,将符合修改目的的元素进行修改即可。

考虑极端情况:几乎所有插入全部插入在同一点,那么单块最长可达 \(\text{block}+m\)。若所有查询都是求序列元素总和,则统计上述情况块时的复杂度不再为 \(O(\text{block})\),而是达到了 \(O(\text{block}+m)\)。上述两种极端操作均匀出现,忽略常数,则总复杂度最高可达 \(O\big((\text{block}+m)^2\big)\),无法承受。因此当存在一个整块大小超过 \(2\times \text{block}\) 时,我们需要重构,那么最多重构 \(m/\text{block}\) 次。

注意:插入前需要下传标记,插入后若重构,需要重新统计每块大小。

操作 4:区间求和。

这个操作就非常 naive 了,仍需注意的是统计前下传标记。

认为 \(n\) 和 \(m\) 同阶,取 \(\text{block}=\sqrt{n+m}\) 左右时,总时间复杂度约为 \(O(n\sqrt{n})\)。

如果您通过上述文字尚无法理解或不清楚如何实现,可以点击下面链接具体了解。

具体代码实现及全解释

其中展示的代码使用语言 C++14 提交,可以在不开启 O2 优化的情况下通过。



这篇关于[COCI2010-2011#7] UPIT 题解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扫一扫关注最新编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