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内部类及其实例化

2021/8/30 9:06:24

本文主要是介绍Java内部类及其实例化,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在 Java 中,允许在一个类(或方法、语句块)的内部定义另一个类,称为内部类(Inner Class),有时也称为嵌套类(Nested Class)。

内部类和外层封装它的类之间存在逻辑上的所属关系,一般只用在定义它的类或语句块之内,实现一些没有通用意义的功能逻辑,在外部引用它时必须给出完整的名称。

使用内部类的主要原因有:
内部类可以访问外部类中的数据,包括私有的数据。
内部类可以对同一个包中的其他类隐藏起来。
当想要定义一个回调函数且不想编写大量代码时,使用匿名(anonymous)内部类比较便捷。
减少类的命名冲突。

请看下面的例子:

 1 public class Outer {
 2     private int size;
 3     public class Inner {
 4         private int counter = 10;
 5         public void doStuff() {
 6             size++;
 7         }
 8     }
 9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0         Outer outer = new Outer();
11         Inner inner = outer.new Inner();
12         inner.doStuff();
13         System.out.println(outer.size);
14         System.out.println(inner.counter);
15         // 编译错误,外部类不能访问内部类的变量
16         //System.out.println(counter);
17     }
18 }

 

运行结果: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外部类 Outer,它包含了一个内部类 Inner。将错误语句注释掉,编译,会生成两个 .class 文件:Outer.class 和 Outer$Inner.class。也就是说,内部类会被编译成独立的字节码文件。

内部类是一种编译器现象,与虚拟机无关。编译器将会把内部类翻译成用 $ 符号分隔外部类名与内部类名的常规类文件,而虚拟机则对此一无所知。

注意:必须先有外部类的对象才能生成内部类的对象,因为内部类需要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变量,成员变量必须实例化才有意义。

内部类是 Java 1.1 的新增特性,有些程序员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称赞的进步,但是内部类的语法很复杂,严重破坏了良好的代码结构, 违背了Java要比C++更加简单的设计理念。

内部类看似增加了—些优美有趣,实属没必要的特性

 



这篇关于Java内部类及其实例化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扫一扫关注最新编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