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

2021/10/24 23:39:39

本文主要是介绍免疫组化,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的方法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期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使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在常规肿瘤病理诊断中,5%-10%的病例单靠H.E.染色难以作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尤其是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鉴别诊断时,准确率可达50%-75%。
免疫组织化学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⑴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⑵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
⑶对某类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型;
⑷软组织肿瘤的治疗一般需根据正确的组织学分类,因其种类多、组织形态相像,有时难以区分其组织来源,应用多种标志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是不可缺少的;
⑸发现微小转移灶,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包括手术范围的确定。
⑹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

 

显然,免疫组化(IHC)结果获取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使用正确的抗体和抗原特异结合并对信号进行放大,但其实免疫组化(IHC)过程中所有的步骤对于生成出色的图像结果都十分重要。免疫组化(IHC)染色经常很难获得最优的结果,但通常可以通过对一些实验流程的变量(例如样品制备、抗原修复以及孵育时间等)进行调整实现优化。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又称免疫细胞化学。它是组织化学的分支,它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检测技术。


技术分类
(1)根据染色方式分成:① 贴片染色 ② 漂浮染色
(2)根据Ag—Ab结合方式分成:① 直接法 ② 间接法 ③ 多层法
(3)按标记物的性质分成: ① 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法) ② 免疫酶技术(酶标抗体法、桥法、PAD 法、 ABC法) ③ 免疫金属技术(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 染色法、蛋白A金法)

标记物
(1)必要性:组织细胞内Ag—Ab结合反应一般是不可见的,若在镜下检测,则必须具有可视性标记物。
(2)常用标记物
① 荧光素:最常用的是异硫一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 —— 荧光显微镜下 呈绿色荧光; 四乙基罗达明(rho—damine RB200)——荧光显微镜下发橙红色荧光
② 酶: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
③ 生物素:(Biotin)
④ 铁蛋白金等:主要应用于免疫电镜。其他:如同位素(因涉及污染和防护难一般不用)

应用
凡是组织细胞内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如肽类、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受体、表面抗原等等均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因而目前在基础与临床科研中被广泛应用。最近几年,分子生物学研究异常活跃,但最终还要归到形态上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所研究的大分子分子进行定位,进而深入研究其功能。

 

 

REF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8D%E7%96%AB%E7%BB%84%E5%8C%96/10004329?fr=aladdin

https://www.thermofisher.cn/cn/zh/home/life-science/cell-analysis/cellular-imaging/ihc.htm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8D%E7%96%AB%E7%BB%84%E5%8C%96%E6%8A%80%E6%9C%AF/7213346?fr=aladdin



这篇关于免疫组化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扫一扫关注最新编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