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二)

2021/10/31 12:39:45

本文主要是介绍node(二),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事件循环

1.微任务

Node 中的“微任务”。这里说的微任务(microtasks)其实是一个统称,包含了两部分:

process.nextTick() 注册的回调 (nextTick task queue)
promise.then() 注册的回调 (promise task queue)
Node 在执行微任务时, 会优先执行 nextTick task queue 中的任务,执行完之后会接着执行 promise task queue 中的任务。所以如果 process.nextTick 的回调与 promise.then 的回调都处于主线程或事件循环中的同一阶段, process.nextTick 的回调要优先于 promise.then 的回调执行。

2.事件循环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表示Node执行的整个过程。如果执行了任何非阻塞异步代码(创建计时器、读写文件等),则会进入事件循环。其中事件循环分为六个阶段:

由于Pending callbacks、Idle/Prepare 和 Close callbacks 阶段是 Node 内部使用的三个阶段,所以这里主要分析与开发者代码执行更为直接关联的Timers、Poll 和 Check 三个阶段。

Timers(计时器阶段):从图可见,初次进入事件循环,会从计时器阶段开始。此阶段会判断是否存在过期的计时器回调(包含 setTimeout 和 setInterval),如果存在则会执行所有过期的计时器回调,执行完毕后,如果回调中触发了相应的微任务,会接着执行所有微任务,执行完微任务后再进入 Pending callbacks 阶段。

Pending callbacks:执行推迟到下一个循环迭代的I / O回调(系统调用相关的回调)。

Idle/Prepare:仅供内部使用。(详略)

Poll(轮询阶段):

当回调队列不为空时:

会执行回调,若回调中触发了相应的微任务,这里的微任务执行时机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不会等到所有回调执行完毕后才执行,而是针对每一个回调执行完毕后,就执行相应微任务。执行完所有的回到后,变为下面的情况。

当回调队列为空时(没有回调或所有回调执行完毕):

但如果存在有计时器(setTimeout、setInterval和setImmediate)没有执行,会结束轮询阶段,进入 Check 阶段。否则会阻塞并等待任何正在执行的I/O操作完成,并马上执行相应的回调,直到所有回调执行完毕。

Check(查询阶段):会检查是否存在 setImmediate 相关的回调,如果存在则执行所有回调,执行完毕后,如果回调中触发了相应的微任务,会接着执行所有微任务,执行完微任务后再进入 Close callbacks 阶段。

Close callbacks:执行一些关闭回调,比如 socket.on(‘close’, …)等。

总结&注意:

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个FIFO回调队列,都会尽可能的执行完当前阶段中所有的回调或到达了系统相关限制,才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Poll 阶段执行的微任务的时机和 Timers 阶段 & Check 阶段的时机不一样,前者是在每一个回调执行就会执行相应微任务,而后者是会在所有回调执行完之后,才统一执行相应微任务。

3.setImmediate、setTimeout/setInterval 和 process.nextTick 执行时机对比

setImmediate:触发一个异步回调,在事件循环的 Check 阶段立即执行。

setTimeout:触发一个异步回调,当计时器过期后,在事件循环的 Timers 阶段执行,只执行一次(可用 clearTimeout 取消)。

setInterval:触发一个异步回调,每次计时器过期后,都会在事件循环的 Timers 阶段执行一次回调(可用 clearInterval 取消)。

process.nextTick:触发一个微任务(异步)回调,既可以在主线程(mainline)中执行,可以存在事件循序的某一个阶段中执行。

事件循环中,每次打算执行一个回调之前,必须要先清空nextTick和promise队列,promis相当于vip,nextTick就相当与超级vip,其他的接受普通,都要按顺序,先执行超级vip,再执行vip,最后再是普通人员。

面试题(二)

1.对象的扁平化处理

const isObject = (val) =>  typeof val === "object" && val !== null

function flatten(obj) {
  if (!isObject(obj)) return
  const res = {}
  const dfs = (cur, prefix) => {
    if (isObject(cur)) {
      if (Array.isArray(cur)) {
        cur.forEach((item, index) => {
          dfs(item, `${prefix}[${index}]`)
        })
      } else {
        for(let key in cur) {
          dfs(cur[key], `${prefix}${prefix ? '.' : ''}${key}`)
        }
      }
    } else {
      res[prefix] = cur
    }
  }
  dfs(obj, '')
  return res
}

// 测试
console.log(flatten(obj))




2.实现一个科里化函数

function currying(fn, ...args1) {
  // 获取fn参数有几个
  const length = fn.length
  let allArgs = [...args1]
  const res = (...arg2) => {
    allArgs = [...allArgs, ...arg2]
    // 长度相等就返回执行结果
    if (allArgs.length === length) {
      return fn(...allArgs)
    } else {
      // 不相等继续返回函数
      return res
    }
  }
  return res
}

// 测试:
const add = (a, b, c) => a + b + c;
const a = currying(add, 1);
console.log(a(2,3))


这篇关于node(二)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扫一扫关注最新编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