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架构与历史
2021/11/11 2:10:22
本文主要是介绍MySQL架构与历史,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和其他数据库系统相比,MySQL有点与众不同,它的架构可以在多种不同场景中应用并发挥好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点选择上的困难。MySQL并不完美,却足够灵活,能够适应高要求的环境,例如Web类应用。同时,MySQL既可以嵌入到应用程序中,也可以支持数据仓库、内容索引和部署软件、高可用的冗余系统、在线事务处理系统 (OLTP)等各种应用类型。
为了充分发挥MySQL的性能并顺利地使用,就必须理解其设计。MySQL的灵活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你可以通过配置使它在不同的硬件上都运行得很好,也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的数据类型。但是,MySQL最重要、最与众不同的特性是它的存储引擎架构,这种架构的设计将査询处理(Query Processing)及其他系统任务(Server Task)和数据的存储/提取相分离。这种处理和存储分离的设计可以在使用时根据性能、特性,以及其他需求来选择数据存储的方式。
本章概要地描述了MySQL的服务器架构、各种存储引擎之间的主要区别,以及这些区别的重要性。另外也会回顾一下MySQL的历史背景和基准测试,并试图通过简化细节和演示案例来讨论MySQL的原理。这些讨论无论是对数据库一无所知的新手,还是熟知其他数据库的专家,都不无裨益。
1.MySQL逻辑架构
如果能在头脑中构建出一幅MySQL各组件之间如何协同工作的架构图,就会有助于深 入理解MySQL服务器。图1-1展示了MySQL的逻辑架构图。
最上层的服务并不是MySQL所独有的,大多数基于网络的客户端/服务器的工具或者服务都有类似的架构。比如连接处理、授权认证、安全等等。
第二层架构是MySQL比较有意思的部分。大多数MySQL的核心服务功能都在这一层,包括査询解析、分析、优化、缓存以及所有的内置函数(例如,日期、时间、数学和加密函数),所有跨存储引擎的功能都在这一层实现:存储过程、触发器、视图等。
第三层包含了存储引擎。存储引擎负责MySQL中数据的存储和提取。和GNU/Linux下的各种文件系统一样,每个存储引擎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服务器通过API与存储引擎进行通信。这些接口屏蔽了不同存储引擎之间的差异,使得这些差异对上层的査询过程透明。存储引擎API包含几十个底层函数,用于执行诸如“开始一个事务”或者“根据主键提取一行记录”等操作。但存储引擎不会去解析SQL(InnoDB是一个例外,它会解析外键定义,因为MySQL服务器本身没有实现该功能。),不同存储引擎之间也不会相互通信,而只是简单地响应上层服务器的请求。
1.1 连接管理与安全性
每个客户端连接都会在服务器进程中拥有一个线程,这个连接的査询只会在这个单独的 线程中执行,该线程只能轮流在某个CPU核心或者CPU中运行。服务器会负责缓存线程,因此不需要为每一个新建的连接创建或者销毁线程。(MySQL 5.5或者更新的版本提供了一个API,支持线程池(Thread-Pooling)插件,可以使用池中少量的线程来服务大量的连接。)
当客户端(应用)连接到MySQL服务器时,服务器需要对其进行认证。认证基于用户名、原始主机信息和密码。如果使用了安全套接字(SSL)的方式连接,还可以使用X.509证书认证。一旦客户端连接成功,服务器会继续验证该客户端是否具有执行某个特定査询的权限(例如,是否允许客户端对world数据库的Country表执行SELECT语句)。
1.2 优化与执行
MySQL会解析査询,并创建内部数据结构(解析树),然后对其进行各种优化,包括重写査询、决定表的读取顺序,以及选择合适的索引等。用户可以通过特殊的关键字提示 (hint)优化器,影响它的决策过程。也可以请求优化器解释(explain)优化过程的各个因素,使用户可以知道服务器是如何进行优化决策的,并提供一个参考基准,便于用户重构查询和schema、修改相关配置,使应用尽可能高效运行。
优化器并不关心表使用的是什么存储引擎,但存储引擎对于优化査询是有影响的。优化 器会请求存储引擎提供容量或某个具体操作的开销信息,以及表数据的统计信肩等。例如,某些存储引擎的某种索引,可能对一些特定的査询有优化。关于索引与schema的优化。
对于SELECT语句,在解析査询之前,服务器会先检査査询缓存(Query Cache),如果能 够在其中找到对应的査询,服务器就不必再执行査询解析、优化和执行的整个过程,而是直接返回査询缓存中的结果集。
2.并发控制
无论何时,只要有多个査询需要在同一时刻修改数据,都会产生并发控制的问题。本章的目的是讨论MySQL在两个层面的并发控制:服务器层与存储引擎层。并发控制是一个内容庞大的话题,有大量的理论文献对其进行过详细的论述。本章只简要地讨论MySQL如何控制并发读写,因此读者需要有相关的知识来理解本章接下来的内容。
以Unix系统的email box为例,典型的mbox文件格式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邮箱中的所有邮件都串行在一起,彼此首尾相连。这种格式对于读取和分析邮件信息非常友好,同时投递邮件也很容易,只要在文件末尾附加新的邮件内容即可。
但如果两个进程在同一时刻对同一个邮箱投递邮件,会发生什么情况?显然,邮箱的数据会被破坏,两封邮件的内容会交叉地附加在邮箱文件的末尾。设计良好的邮箱投递系统会通过锁(lock)来防止数据损坏。如果客户试图投递邮件,而邮箱已经被其他客户锁住,那就必须等待,直到锁释放才能进行投递。
这种锁的方案在实际应用环境中虽然工作良好,但并不支持并发处理。因为在任意一个 时刻,只有一个进程可以修改邮箱的数据,这在大容量的邮箱系统中是个问题。
2.1 读写锁
从邮箱中读取数据没有这样的麻烦,即使同一时刻多个用户并发读取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因为读取不会修改数据,所以不会出错。但如果某个客户正在读取邮箱,同时另外一个用户试图删除编号为25的邮件,会产生什么结果?结论是不确定,读的客户可能会报错退出,也可能读取到不一致的邮箱数据。所以,为安全起见,即使是读取邮箱也需要特别注意。
如果把上述的邮箱当成数据库中的一张表,把邮件当成表中的一行记录,就很容易看出, 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从很多方面来说,邮箱就是一张简单的数据库表。修改数据库表中的记录,和删除或者修改邮箱中的邮件信息,十分类似。
解决这类经典问题的方法就是并发控制,其实非常简单。在处理并发读或者写时,可以 通过实现一个由两种类型的锁组成的锁系统来解决问题。这两种类型的锁通常被称为共享锁(shared lock)和排他锁(exclusive lock),也叫读锁(read lock)和写锁(write lock)。
这里先不讨论锁的具体实现,描述一下锁的概念如下:读锁是共享的,或者说是相互不 阻塞的。多个客户在同一时刻可以同时读取同一个资源,而互不干扰。写锁则是排他的,也就是说一个写锁会阻塞其他的写锁和读锁,这是出于安全策略的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给定的时间里,只有一个用户能执行写入,并防止其他用户读取正在写入的同一资源。
在实际的数据库系统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锁定,当某个用户在修改某一部分数据时, MySQL会通过锁定防止其他用户读取同一数据。大多数时候,MySQL锁的内部管理都是透明的。
2.2 锁粒度
一种提髙共享资源并发性的方式就是让锁定对象更有选择性。尽量只锁定需要修改的部分数据,而不是所有的资源。更理想的方式是,只对会修改的数据片进行精确的锁定。任何时候,在给定的资源上,锁定的数据量越少,则系统的并发程度越高,只要相互之间不发生冲突即可。
问题是加锁也需要消耗资源。锁的各种操作,包括获得锁、检査锁是否已经解除、释放 锁等,都会增加系统的开销。如果系统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管理锁,而不是存取数据,那么系统的性能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
所谓的锁策略,就是在锁的开销和数据的安全性之间寻求平衡,这种平衡当然也会影响 到性能。大多数商业数据库系统没有提供更多的选择,一般都是在表上施加行级锁(row-level lock),并以各种复杂的方式来实现,以便在锁比较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供更好的性能。
而MySQL则提供了多种选择。每种MySQL存储引擎都可以实现自己的锁策略和锁粒度。在存储引擎的设计中,锁管理是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将锁粒度固定在某个级别,可以为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提供更好的性能,但同时却会失去对另外一些应用场景的良好支持。好在MySQL支持多个存储引擎的架构,所以不需要单一的通用解决方案。下面将介绍两种最重要的锁策略。
表锁(table lock)
表锁是MySQL中最基本的锁策略,并且是开销最小的策略。表锁非常类似于前文描述的邮箱加锁机制:它会锁定整张表。一个用户在对表进行写操作(插入、删除、更新等)前,需要先获得写锁,这会阻塞其他用户对该表的所有读写操作。只有没有写锁时,其他读取的用户才能获得读锁,读锁之间是不相互阻塞的。
在特定的场景中,表锁也可能有良好的性能。例如,READ LOCAL表锁支持某些类型的并发写操作。另外,写锁也比读锁有更高的优先级,因此一个写锁请求可能会被插入到读锁队列的前面(写锁可以插入到锁队列中读锁的前面,反之读锁则不能插入到写锁的前面)。
尽管存储引擎可以管理自己的锁,MySQL本身还是会使用各种有效的表锁来实现不同的目的。例如,服务器会为诸如ALTER TABLE之类的语句使用表锁,而忽略存储引擎的锁机制。
行级锁(rowlock)
行级锁可以最大程度地支持并发处理(同时也带来了最大的锁开销)。众所周知,在InnoDB和XtraDB,以及其他一些存储引擎中实现了行级锁。行级锁只在存储引擎层实现,而MySQL服务器层(如有必要,请回顾前文的逻辑架构图)没有实现。服务器层完全不了解存储引擎中的锁实现。在mysql中,所有的存储引擎都以自己的方式显现了锁机制。
3.事务
参考以下文章<MySQL的事务(ACID)和MySQL的隔离级别>
4.多版本并发控制
MySQL的大多数事务型存储引擎实现的都不是简单的行级锁。基于提升并发性能的考 虑,它们一般都同时实现了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不仅是MySQL,包括Oracle、PostgreSQL等其他数据库系统也都实现了MVCC,但各自的实现机制不尽相同,因为MVCC没有一个统一的实现标准。
可以认为MVCC是行级锁的一个变种,但是它在很多情况下避免了加锁操作,因此开销更低。虽然实现机制有所不同,但大都实现了非阻塞的读操作,写操作也只锁定必要的行。
MVCC的实现,是通过保存数据在某个时间点的快照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不管需要执行多长时间,每个事务看到的数据都是一致的。根据事务开始的时间不同,每个事务对同一张表,同一时刻看到的数据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之前没有这方面的概念,这句话听起来就有点迷惑。熟悉了以后会发现,这句话真实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前面说到不同存储引擎的MVCC实现是不同的,典型的有乐观(optimistic)并发控制和悲观(pessimistic)并发控制。下面我们通过InnoDB的简化版行为来说明MVCC是如何工作的。
InnoDB的MVCC,是通过在每行记录后面保存两个隐藏的列来实现的。这两个列,一个保存了行的创建时间,一个保存行的过期时间(或删除时间)。当然存储的并不是实际的时间值,而是系统版本号(system version number)。每开始一个新的事务,系统版本号都会自动递增。事务开始时刻的系统版本号会作为事务的版本号,用来和査询到的每行记录的版本号进行比较。下面看一下在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下,MVCC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SELECT
InnoDB会根据以下两个条件检査每行记录:
a.InnoDB只査找版本早于当前事务版本的数据行(也就是,行的系统版本号小于或等于事务的系统版本号),这样可以确保事务读取的行,要么是在事务开始前已经存在的,要么是事务自身插入或者修改过的。
b.行的删除版本要么未定义,要么大于当前事务版本号。这可以确保事务读取到的行,在事务开始之前未被删除。
只有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记录,才能返回作为査询结果。
INSERT
InnoDB为新插入的每一行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行版本号。
DELETE
InnoDB为删除的每一行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行删除标识。
UPDATE
InnoDB为插入一行新记录,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行版本号,同时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到原来的行作为行删除标识。
保存这两个额外系统版本号,使大多数读操作都可以不用加锁。这样设计使得读数据操 作很简单,性能很好,并且也能保证只会读取到符合标准的行。不足之处是每行记录都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需要做更多的行检査工作,以及一些额外的维护工作。
MVCC只在REPEATABLE READ和READ COMMITTED两个隔离级别下工作。其他两个隔离级别都和MVCC不兼容(MVCC并没有正式的规范,所以各个存储引擎和数据库系统的实现都是各异的,没有人能说其他的实现方式是错的),因为READ UNCOMMITTED总是读取最新的数据行,而不是符合当前事务版本的数据行。而SERIALIZABLE则会对所有读取的行都加锁。
5.MySQL的存储引擎
参考以下文章<MySQL的存储引擎>
6.MySQL 时间线(Timeline)
参考以下文章<MySQL的时间线>
7.MySQL的开发模式
MySQL的开发过程和发布模型在不同的阶段有很大的变化,但目前已经基本稳定下来。 在Oracle定期发布的新里程碑开发版本中,会包含即将在下一个GA版本发布的新特性。这样做是为了测试和获得反馈,请不要在生产环境使用此版本,虽然Oracle宣称每个里程碑版本的质量都是可靠的,并随时可以正式发布(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理由去推翻这个说法)。Oracle也会定期发布实验室预览版,主要包含一些特定的需要评估的特性,这些特性并不保证会在下一个正式版本中包括进去。最终,Oracle会将稳定的特性打包发布一个新的GA版本。
MySQL依然遵循GPL开源协议,全部的源代码(除了一些商业版本的插件)都会开放给社区。Oracle似乎也理解,为社区和付费用户提供不同的版本并非明智之举。MySQL AB曾经尝试过不同版本的策略,结果导致付费用户变成了“睁眼瞎”,无法从社区的测试和反馈中获得好处。不同版本的策略并不受企业用户的欢迎,所以后来被Sun废除了。
现在Oracle为付费用户单独提供了一些服务器插件,而MySQL本身还是遵循开源模式。 尽管对于私有的服务器插件的发布有一些抱怨,但这只是少数的声音,并且慢慢地在平息。大多数MySQL用户对此并不在意,有需求的用户也能够接受商业授权的付费插件。
无论如何,不开源的扩展也只是扩展而已,并不会将MySQL变成受限制的非开源模式。没有这些扩展,MySQL也是功能完整的数据库。坦白地说,我们也很欣赏Oracle将更多的特性做成插件的开发模式。如果将特性直接包含在服务器中而不是API的方式,那就更加没有选择了:用户只能接受这种实现,而失去了选择更适合业务的实现的机会。
例如,如果Oracle将InnoDB的全文索引功能以API的方式实现,那么就可能以同样的API实现Sphinx或者Lucene的插件,这可能对一些用户更有用。服务器内部的API设计也很干净,这对于提升代码质量非常有帮助,谁不想要这个呢?
8.总结
MySQL拥有分层的架构。上层是服务器层的服务和査询执行引擎,下层则是存储引擎。虽然有很多不同作用的插件API,但存储引擎API还是最重要的。如果能理解MySQL在存储引擎和服务层之间处理査询时如何通过API来回交互,就能抓住MySQL的核心基础架构的精髓。
MySQL最初基于ISAM构建(后来被MyISAM取代),其后陆续添加了更多的存储引擎和事务支持。MySQL有一些怪异的行为是由于历史遗留导致的。例如,在执行ALTER TABLE时,MySQL提交事务的方式是由于存储引擎的架构直接导致的,并且数据字典也保存在.frm文件中(这并不是说InnoDB会导致ALTER变成非事务型的。对于InnoDB来说,所有的操作都是事务)。
当然,存储引擎API的架构也有一些缺点。有时候选择多并非好事,而在MySQL5.0和MySQL5.1中有太多的存储引擎可以选择。InnoDB对于95%以上的用户来说都是最佳选择,所以其他的存储引擎可能只是让事情变得复杂难搞,当然也不可否认某些情况下某些存储引擎能更好地满足需求。
Oracle—开始收购了InnoDB,之后又收购了MySQL,在同一个屋檐下对于两者都是有利的。InnoDB和MySQL服务器之间可以更快地协同发展。MySQL依然基于GPL协议开放全部源代码,社区和客户都可以获得坚固而稳定的数据库,MySQL正在变得越来越可扩展和有用。
这篇关于MySQL架构与历史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 2025-01-02MySQL 3主集群搭建
- 2024-12-25如何部署MySQL集群资料:新手入门教程
- 2024-12-24MySQL集群部署资料:新手入门教程
- 2024-12-24MySQL集群资料详解:新手入门教程
- 2024-12-24MySQL集群部署入门教程
- 2024-12-24部署MySQL集群学习:新手入门教程
- 2024-12-24部署MySQL集群入门:一步一步搭建指南
- 2024-12-07MySQL读写分离入门:轻松掌握数据库读写分离技术
- 2024-12-07MySQL读写分离入门教程
- 2024-12-07MySQL分库分表入门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