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OkHttp系列 (七) 自定义拦截器

2021/12/19 6:22:33

本文主要是介绍探索OkHttp系列 (七) 自定义拦截器,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前言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介绍完了所有OkHttp自带的拦截器,再回顾一下整个拦截器责任链图:

image-20211218225726990

在整个拦截器责任链中,用户还可以添加自定义的拦截器,有两个位置可以添加,对应的方法分别是:

  • OkHttpClient.Builder::addInterceptor方法
    fun addInterceptor(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apply {
      interceptors += interceptor
    }
  • OkHttpClient.Builder::addNetworkInterceptor方法
    fun addNetworkInterceptor(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apply {
      networkInterceptors += interceptor
    }

addInterceptor

这个位置添加的拦截器会最早进行拦截处理,它拿到的Request是还没有经过OkHttp加工的Request,它拿到的Response是服务器返回后经过OkHttp层层加工的Response。我们可以在这个位置做一些操作,例如在Request上添加Header,对ResponseHeader进行保存之类的,我之前就使用了这个拦截器,在处理Request的时候,添加上Cookie相关的Header,然后在处理返回的Response的时候,就对响应的Cookie相关的Header进行本地保存,实现了用户的自动登录功能。

addNetworkInterceptor

这个位置添加的拦截器比较靠后,它拿到的Request是要向服务器发起I/O操作之前的Request,它拿到的Response是对服务器发起I/O操作之后得到的Response。该位置的自定义拦截器一般会做网络调试使用,日常开发使用的比较少。

结尾

至此,我们的OkHttp探索之旅结束了!



这篇关于探索OkHttp系列 (七) 自定义拦截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扫一扫关注最新编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