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分布式锁的正确实现原理演化历程与 Redisson 实战总结

2022/1/23 2:04:52

本文主要是介绍Redis 分布式锁的正确实现原理演化历程与 Redisson 实战总结,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https://mp.weixin.qq.com/s/rRNJO8q02Mn7egGxaiVj6A

Redis 分布式锁的正确实现原理

  • 演化历程与 Redisson 实战总结

Redis 分布式锁使用 SET 指令就可以实现了么?在分布式领域 CAP 理论一直存在。

分布式锁的门道可没那么简单,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分布式锁方案可能是有问题的。

「码哥」一步步带你深入分布式锁是如何一步步完善,在高并发生产环境中如何正确使用分布式锁。

在进入正文之前,我们先带着问题去思考:

一致性(Consistency)

可用性(Availability)

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

  • 什么时候需要分布式锁?
  • 加、解锁的代码位置有讲究么?
  • 如何避免出现锁再也无法删除?
  • 超时时间设置多少合适呢?
  • 如何避免锁被其他线程释放
  • 如何实现重入锁?
  • 主从架构会带来什么安全问题?
  • 什么是 Redlock
  • Redisson 分布式锁最佳实战
  • 看门狗实现原理
  • ……

什么时候用分布式锁?

码哥,说个通俗的例子讲解下什么时候需要分布式锁呢?

诊所只有一个医生,很多患者前来就诊。

医生在同一时刻只能给一个患者提供就诊服务。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会出现医生在就诊肾亏的「肖菜鸡」准备开药时候患者切换成了脚臭的「谢霸哥」,这时候药就被谢霸哥取走了。

治肾亏的药被有脚臭的拿去了。

当并发去读写一个【共享资源】的时候,

  • 我们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
  • 需要控制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访问。

分布式锁就是用来控制 同一时刻,只有一个 JVM 进程中 的一个线程 可以访问被保护的资源。

1. 分布式锁入门

65 哥:分布式锁应该满足哪些特性?

  1. 互斥:在任何给定时刻,只有一个客户端可以持有锁;
  2. 无死锁:任何时刻都有可能获得锁,即使获取锁的客户端崩溃;
  3. 容错:只要大多数 Redis的节点都已经启动,客户端就可以获取和释放锁。

码哥,我可以使用 SETNX key value 命令是实现「互斥」特性。

这个命令来自于SET if Not eXists的缩写,意思是:

  • 如果 key 不存在,则设置 value 给这个key
  • 否则啥都不做。

Redis 官方地址说的:

命令的返回值:

  • 1:设置成功;
  • 0:key 没有设置成功。

如下场景:

敲代码一天累了,想去放松按摩下肩颈。

168 号技师最抢手,大家喜欢点,所以并发量大,需要分布式锁控制。

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客户」预约 168 技师。

肖菜鸡申请 168 技师成功:

> SETNX lock:168 1
(integer) 1 # 获取 168 技师成功

谢霸哥后面到,申请失败:

> SETNX lock:168 2
(integer) 0 # 客户谢霸哥 2 获取失败

此刻,申请成功的客户就可以享受 168 技师的肩颈放松服务「共享资源」。

享受结束后,要及时释放锁,给后来者享受 168 技师的服务机会。

肖菜鸡,码哥考考你如何释放锁呢?

很简单,使用 DEL 删除这个 key 就行。

> DEL lock:168
(integer) 1

码哥,你见过「龙」么?我见过,因为我被一条龙服务过。

图片

肖菜鸡,事情可没这么简单。

这个方案存在一个存在造成锁无法释放的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场景如下:

  1. 客户端所在节点崩溃,无法正确释放锁;
  2. 业务逻辑异常,无法执行 DEL指令。

这样,这个锁就会一直占用,锁在我手里,我挂了,这样其他客户端再也拿不到这个锁了。

2. 超时设置

码哥,我可以在获取锁成功的时候设置一个「超时时间」

比如设定按摩服务一次 60 分钟,那么在给这个 key 加锁的时候设置 60 分钟过期即可:

> SETNX lock:168 1  // 获取锁
(integer) 1
> EXPIRE lock:168 60  // 60s 自动删除
(integer) 1

这样,到点后锁自动释放,其他客户就可以继续享受 168 技师按摩服务了。

谁要这么写,就糟透了。

「加锁」、「设置超时」是两个命令,他们不是原子操作。

如果出现只执行了第一条,第二条没机会执行就会出现「超时时间」设置失败,依然出现锁无法释放。

码哥,那咋办,我想被一条龙服务,要解决这个问题

Redis 2.6.X 之后,官方拓展了 SET 命令的参数,满足了当 key 不存在则设置 value,同时设置超时时间的语义,并且满足原子性。

SET resource_name random_value NX PX 30000
  • NX:表示只有 resource_name 不存在的时候才能 SET 成功,从而保证只有一个客户端可以获得锁;
  • PX 30000:表示这个锁有一个 30 秒自动过期时间。

这样写还不够,我们还要防止不能释放不是自己加的锁。我们可以在 value 上做文章。

继续往下看……

3. 释放了不是自己加的锁

这样我能稳妥的享受一条龙服务了么?

No,还有一种场景会导致释放别人的锁

  1. 客户 1 获取锁成功并设置设置 30 秒超时;
  2. 客户 1 因为一些原因导致执行很慢(网络问题、发生 FullGC……),过了 30 秒依然没执行完,但是锁过期「自动释放了」;
  3. 客户 2 申请加锁成功;
  4. 客户 1 执行完成,执行 DEL 释放锁指令,这个时候就把客户 2 的锁给释放了。

有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自己的锁只能自己来释放。

我要如何删除是自己加的锁呢?

在执行 DEL 指令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检查下这个锁是不是自己加的锁再执行删除指令。

解铃还须系铃人

码哥,我在加锁的时候设置一个

「唯一标识」作为 value 代表加锁的客户端。

SET resource_name random_value NX PX 30000

在释放锁的时候,客户端将自己的「唯一标识」与锁上的「标识」比较是否相等,

匹配上则删除,否则没有权利释放锁。

伪代码如下:

// 比对 value 与 唯一标识
if (redis.get("lock:168").equals(random_value)){
   redis.del("lock:168"); //比对成功则删除
 }

有没有想过,这是 GET + DEL 指令组合而成的,这里又会涉及到原子性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 Lua 脚本来实现,这样判断和删除的过程就是原子操作了。

// 获取锁的 value 与 ARGV[1] 是否匹配,匹配则执行 del
if redis.call("get",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KEYS[1])
else
    return 0
end

这样通过 唯一值设置成 value 标识加锁的客户端很重要,

  • 仅使用 DEL 是不安全的,因为一个客户端可能会删除另一个客户端的锁。

使用上面的脚本,

  • 每个锁都用一个随机字符串“签名”,
  • 只有当删除锁的客户端的“签名”与锁的 value 匹配的时候,才会删除它。

官方文档也是这么说的:https://redis.io/topics/distlock

这个方案已经相对完美,我们用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这个方案了。

4. 正确设置锁超时

锁的超时时间怎么计算合适呢?

这个时间不能瞎写,一般要根据在测试环境多次测试,然后压测多轮之后,

  • 比如计算出平均执行时间 200 ms。

那么锁的超时时间就放大为平均执行时间的 3~5 倍。

为啥要放放大呢?

因为如果锁的操作逻辑中有网络 IO 操作、JVM FullGC 等,线上的网络不会总一帆风顺,我们要给网络抖动留有缓冲时间。

那我设置更大一点,比如设置 1 小时不是更安全?

不要钻牛角,多大算大?

  • 设置时间过长,一旦发生宕机重启,就意味着 1 小时内,分布式锁的服务全部节点不可用。

你要让运维手动删除这个锁么?

只要运维真的不会打你。

有没有完美的方案呢?不管时间怎么设置都不大合适。

  • 我们可以让获得锁的线程开启一个守护线程,用来给 快要过期的锁「续航」。

加锁的时候设置一个过期时间,同时客户端开启一个「守护线程」,定时去检测这个锁的失效时间。

如果快要过期,但是业务逻辑还没执行完成,自动对这个锁进行续期,重新设置过期时间。

这个道理行得通,可我写不出。

别慌,已经有一个库把这些工作都封装好了他叫 Redisson

在使用分布式锁时,它就采用了「自动续期」的方案来避免锁过期,这个守护线程我们一般也把它叫做「看门狗」线程。

一路优化下来,方案似乎比较「严谨」了,抽象出对应的模型如下。

  1. 通过 SET lock_resource_name random_value NX PX expire_time,同时启动守护线程为快要过期但还没执行完的客户端的锁续命;
  2. 客户端执行业务逻辑操作共享资源;
  3. 通过 Lua 脚本释放锁,先 get 判断锁是否是自己加的,再执行 DEL

图片

这个方案实际上已经比较完美,能写到这一步已经打败 90% 的程序猿了。

但是对于追求极致的程序员来说还远远不够:

  1. 可重入锁如何实现?
  2. 主从架构崩溃恢复导致锁丢失如何解决?
  3. 客户端加锁的位置有门道么?

5. 加解锁代码位置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相对严谨」的分布式锁了。

于是「谢霸哥」就写了如下代码将分布式锁运用到项目中,以下是伪代码逻辑: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redisLock.lock(); // 上锁
    try {
        // 处理业务
        .....
        redisLock.unlock(); // 释放锁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有没有想过:一旦执行业务逻辑过程中抛出异常,程序就无法执行释放锁的流程。

所以释放锁的代码一定要放在 finally{} 块中。

加锁的位置也有问题,放在 try 外面的话,如果执行 redisLock.lock() 加锁异常,

  • 但是实际指令已经发送到服务端并执行,
  • 只是客户端读取响应超时,就会导致没有机会执行解锁的代码。

所以 redisLock.lock() 应该写在 try 代码块,这样保证一定会执行解锁逻辑。

综上所述,正确代码位置如下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try {
        // 上锁
        redisLock.lock();
        // 处理业务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 释放锁
      redisLock.unlock();
    }
}

6. 实现可重入锁

65 哥:可重入锁要如何实现呢?

当一个线程执行一段代码成功获取锁之后,继续执行时,

  • 又遇到加锁的代码,可重入性就就 保证线程 能继续执行,
  • 而不可重入就是 需要等待锁释放之后,再次获取锁成功,才能继续往下执行。

用一段代码解释可重入: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a() {
    b();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b() {
    // pass
}

假设 X 线程在 a 方法获取锁之后,继续执行 b 方法,

  • 如果此时不可重入,线程就必须等待锁释放,再次争抢锁。

锁明明是被 X 线程拥有,

  • 却还需要等待自己释放锁,
  • 然后再去抢锁,这看起来就很奇怪,我释放我自己~

Redis Hash 可重入锁

Redisson 类库就是通过 Redis Hash 来实现可重入锁

当线程拥有锁之后,

  • 往后再遇到加锁方法,直接将加锁次数加 1,然后再执行方法逻辑。

退出加锁方法之后,

  • 加锁次数再减 1,当加锁次数为 0 时,锁才被真正的释放。

可以看到 可重入锁最大特性就是

  • 计数,计算加锁的次数。

所以当可重入锁 需要在分布式环境实现时,我们也就需要统计加锁次数。

加锁逻辑

我们可以使用 Redis hash 结构实现,

​ key 表示被锁的共享资源,

​ hash 结构的 fieldKey 的 value 则保存加锁的次数。

图片

通过 Lua 脚本实现原子性,假设 KEYS1 = 「lock」, ARGV「1000,uuid」:

---- 1 代表 true
---- 0 代表 false 如果key不存在,放入。map的值为(UUID,次数为1)。超时时间为:1000
if (redis.call('exists', KEYS[1]) == 0) then
    redis.call('hincrby', KEYS[1], ARGV[2], 1);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1]);
    return 1;
end ;

//hexists判断,值 存在,同样设置,应该 ++1
if (redis.call('hexists', KEYS[1], ARGV[2]) == 1) then
    redis.call('hincrby', KEYS[1], ARGV[2], 1);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1]);
    return 1;
end ;

return 0;
  • 上面代码,第一次设置为1,
  • ‘pexpire’, KEYS[1], ARGV[1] 执行后,会被清空。
  • 如:第二次设置:hincrby lock 123 1,返回结果为2

加锁代码首先使用 Redis exists 命令判断当前 lock 这个锁是否存在。

  • exists lock 存在返回1

如果锁不存在的话,直接使用 hincrby创建一个键为 lock hash 表,

  • 并且为 Hash 表中键为 uuid 初始化为 0,然后再次加 1,最后再设置过期时间。

如果当前锁存在,则使用 hexists判断当前

  • hexists lock 123 ,存在的话,返回1

  • lock 对应的 hash 表中是否存在 uuid 这个键,

  • 如果存在,再次使用 hincrby 加 1,最后再次设置过期时间。

最后如果上述两个逻辑都不符合,直接返回。

解锁逻辑

-- 判断 hash set 可重入 key 的值是否等于 0  。这些写错了,应该是 ARGV[2],即:hash的 key
-- 如果为 0 代表 该可重入 key 不存在
if (redis.call('hexists', KEYS[1], ARGV[1]) == 0) then
    return nil;
end ;
-- 计算当前可重入次数。就是自减1
local counter = redis.call('hincrby', KEYS[1], ARGV[1], -1);
-- 小于等于 0 代表可以解锁 。这是 > 0 ,直接返回0
if (counter > 0) then
    return 0;
else
    redis.call('del', KEYS[1]);  //==0 或 小于0,删除
    return 1;
end ;
return nil;

首先使用 hexists 判断 Redis Hash 表是否存给定的域。

如果 lock 对应 Hash 表不存在,或者 Hash 表不存在 uuid 这个 key,直接返回 nil

若存在的情况下,代表当前锁被其持有,首先使用 hincrby使可重入次数减 1 ,然后判断计算之后可重入次数,若小于等于 0,则使用 del 删除这把锁。

解锁代码执行方式与加锁类似,只不过解锁的执行结果返回类型使用 Long

这里之所以没有跟加锁一样使用 Boolean ,这是因为解锁 lua 脚本中,三个返回值含义如下:

  • 1 代表解锁成功,锁被释放
  • 0 代表可重入次数被减 1
  • null 代表其他线程尝试解锁,解锁失败.

主从架构带来的问题

码哥,到这里分布式锁「很完美了」吧,没想到分布式锁这么多门道。

路还很远,之前分析的场景都是,锁在「单个」Redis 实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没有涉及到 Redis 主从模式导致的问题。

我们通常使用「Cluster 集群」或者「哨兵集群」的模式部署保证高可用。

这两个模式都是基于「主从架构数据同步复制」实现的数据同步,而 Redis 的主从复制默认是异步的。

以下内容来自于官方文档 https://redis.io/topics/distlock

我们试想下如下场景会发生什么问题:

  1. 客户端 A 在 master 节点获取锁成功。
  2. 还没有把获取锁的信息同步到 slave 的时候,master 宕机。
  3. slave 被选举为新 master,这时候没有客户端 A 获取锁的数据。
  4. 客户端 B 就能成功的获得客户端 A 持有的锁,违背了分布式锁定义的互斥。

虽然这个概率极低,但是我们必须得承认这个风险的存在。

Redis 的作者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叫 Redlock(红锁)

Redis 的作者为了统一分布式锁的标准,搞了一个 Redlock,算是 Redis 官方对于实现分布式锁的指导规范,https://redis.io/topics/distlock,但是这个 Redlock 也被国外的一些分布式专家给喷了。

因为它也不完美,有“漏洞”。

什么是 Redlock

红锁是不是这个?

图片

泡面吃多了你,Redlock 红锁是为了解决主从架构中

  • 当出现主从切换导致多个客户端持有同一个锁而提出的一种算法。

大家可以看官方文档(https://redis.io/topics/distlock),以下来自官方文档的翻译。

想用使用 Redlock,官方建议在不同机器上部署 5 个 Redis 主节点,节点都是完全独立,也不使用主从复制,使用多个节点是为容错。

一个客户端要获取锁有 5 个步骤

  1. 客户端获取当前时间 T1(毫秒级别);

  2. 使用相同的 keyvalue顺序尝试从 NRedis实例上获取锁。

    • 每个请求都设置一个超时时间(毫秒级别),该超时时间要远小于锁的有效时间,这样便于快速尝试与下一个实例发送请求。
    • 比如锁的自动释放时间 10s,则请求的超时时间可以设置 5~50 毫秒内,这样可以防止客户端长时间阻塞。
  3. 客户端获取当前时间 T2 并减去步骤 1 的 T1 来计算出获取锁所用的时间(T3 = T2 -T1)。当且仅当客户端在大多数实例(N/2 + 1)获取成功,且获取锁所用的总时间 T3 小于锁的有效时间,才认为加锁成功,否则加锁失败。

  4. 如果第 3 步加锁成功,则执行业务逻辑操作共享资源,key 的真正有效时间等于有效时间减去获取锁所使用的时间(步骤 3 计算的结果)。

  5.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获取锁失败(没有在至少 N/2+1 个 Redis 实例取到锁或者取锁时间已经超过了有效时间),客户端应该在所有的 Redis 实例上进行解锁(即便某些 Redis 实例根本就没有加锁成功)。

另外部署实例的数量要求是奇数,为了能很好的满足过半原则,如果是 6 台则需要 4 台获取锁成功才能认为成功,所以奇数更合理

事情可没这么简单,Redis 作者把这个方案提出后,受到了业界著名的分布式系统专家的质疑

两人好比神仙打架,两人一来一回论据充足的对一个问题提出很多论断……

  • Martin Kleppmann 提出质疑的博客:https://martin.kleppmann.com/2016/02/08/how-to-do-distributed-locking.html
  • Redlock 设计者的回复:http://antirez.com/news/101

Redlock 是与非

Martin Kleppmann 认为锁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对共享资源的读写,而分布式锁应该「高效」和「正确」。

  • 高效性:分布式锁应该要满足高效的性能,Redlock 算法向 5 个节点执行获取锁的逻辑性能不高,成本增加,复杂度也高;
  • 正确性:分布式锁应该防止 并发进程 在同一时刻 只能有一个线程能对共享数据读写。

出于这两点,我们没必要承担 Redlock 的成本和复杂,运行 5 个 Redis 实例并判断加锁是否满足大多数才算成功。

主从架构崩溃恢复极小可能发生,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使用单机版就够了,Redlock 太重了,没必要。

Martin 认为 Redlock 根本达不到安全性的要求,也依旧存在锁失效的问题!

Martin 的结论

  1. Redlock 不伦不类:对于偏好效率来讲,Redlock 比较重,没必要这么做,而对于偏好正确性来说,Redlock 是不够安全的。
  2. 时钟假设不合理:该算法对系统时钟做出了危险的假设(假设多个节点机器时钟都是一致的),如果不满足这些假设,锁就会失效。
  3. 无法保证正确性:Redlock 不能提供类似 fencing token 的方案,所以解决不了正确性的问题。为了正确性,请使用有「共识系统」的软件,例如 Zookeeper

Redis 作者 Antirez 的反驳

Redis 作者的反驳文章中,有 3 个重点:

  • 时钟问题:Redlock 并不需要完全一致的时钟,只需要大体一致就可以了,允许有「误差」,只要误差不要超过锁的租期即可,这种对于时钟的精度要求并不是很高,而且这也符合现实环境。

  • 网络延迟、进程暂停问题:

    • 客户端在拿到锁之前,无论经历什么耗时长问题,Redlock 都能够在第 3 步检测出来
    • 客户端在拿到锁之后,发生 NPC,那 Redlock、Zookeeper 都无能为力
  • 质疑 fencing token 机制。

关于 Redlock 的争论我们下期再见,现在进入 Redisson 实现分布式锁实战部分。

Redisson 分布式锁

基于 SpringBoot starter 方式,添加 starter。

<dependency>
  <groupId>org.redisson</groupId>
  <artifactId>redisson-spring-boot-starter</artifactId>
  <version>3.16.4</version>
</dependency>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 springboot 与 redisson 的版本,因为官方推荐 redisson 版本与 springboot 版本配合使用。

将 Redisson 与 Spring Boot 库集成,还取决于 Spring Data Redis 模块。

「码哥」使用 SpringBoot 2.5.x 版本, 所以需要添加 redisson-spring-data-25。

<dependency>
  <groupId>org.redisson</groupId>
  <!-- for Spring Data Redis v.2.5.x -->
  <artifactId>redisson-spring-data-25</artifactId>
  <version>3.16.4</version>
</dependency>

添加配置文件

spring:
  redis:
    database:
    host:
    port:
    password:
    ssl:
    timeout:
    # 根据实际情况配置 cluster 或者哨兵
    cluster:
      nodes:
    sentinel:
      master:
      nodes:

就这样在 Spring 容器中我们拥有以下几个 Bean 可以使用:

  • RedissonClient
  • RedissonRxClient
  • RedissonReactiveClient
  • RedisTemplate
  • ReactiveRedisTemplate

失败无限重试

//可以用:RedissonClient
RLock lock = redisson.getLock("码哥字节");
try {

  // 1.最常用的第一种写法
  lock.lock();

  // 执行业务逻辑
  .....

} finally {
  lock.unlock();
}

拿锁失败时会不停的重试,

  • 具有 Watch Dog 自动延期机制,
  • 默认续 30s 每隔 30/3=10 秒续到 30s。

失败超时重试,自动续命

// 尝试拿锁10s后停止重试,获取失败返回false,具有Watch Dog 自动延期机制, 默认续30s
boolean flag = lock.tryLock(10, TimeUnit.SECONDS);

超时自动释放锁

// 没有Watch Dog ,10s后自动释放,不需要调用 unlock 释放锁。
lock.lock(10, TimeUnit.SECONDS);

超时重试,自动解锁

// 尝试加锁,最多等待100秒,上锁以后10秒自动解锁,没有 Watch dog
boolean res = lock.tryLock(100, 10, TimeUnit.SECONDS);
if (res) {
   try {
     ...
   } finally {
       lock.unlock();
   }
}

Watch Dog 自动延时

如果获取分布式锁的节点宕机,且这个锁还处于锁定状态,就会出现死锁。

为了避免这个情况,我们都会给锁设置一个超时自动释放时间。

然而,还是会存在一个问题。

假设线程获取锁成功,并设置了 30 s 超时,

  • 但是在 30s 内任务还没执行完,锁超时释放了,就会导致其他线程获取不该获取的锁。

所以,Redisson 提供了 watch dog 自动延时机制,提供了一个监控锁的看门狗,

  • 它的作用是在 Redisson 实例被关闭前,不断的延长锁的有效期。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拿到锁的线程一直没有完成逻辑,那么看门狗会帮助线程不断的延长锁超时时间,锁不会因为超时而被释放。

  • 默认情况下,看门狗的续期时间是 30s,也可以通过修改 Config.lockWatchdogTimeout 来另行指定。

另外 Redisson 还提供了可以指定 leaseTime 参数的加锁方法来指定加锁的时间。

  • 超过这个时间后锁便自动解开了,不会延长锁的有效期。

原理如下图:

图片

有两个点需要注意:

  • watchDog 只有在未显示指定加锁超时时间(leaseTime)时才会生效。
  • lockWatchdogTimeout 设定的时间不要太小 ,比如设置的是 100 毫秒,由于网络直接导致加锁完后,watchdog 去延期时,这个 key 在 redis 中已经被删除了。

源码导读

在调用 lock 方法时,会最终调用到 tryAcquireAsync

调用链为:lock()->tryAcquire->tryAcquireAsync,详细解释如下:

private <T> RFuture<Long> tryAcquireAsync(long waitTime, long leaseTime, TimeUnit unit, long threadId) {
        RFuture<Long> ttlRemainingFuture;
        //如果指定了加锁时间,会直接去加锁
        if (leaseTime != -1) {
            ttlRemainingFuture = tryLockInnerAsync(waitTime, leaseTime, unit, threadId, RedisCommands.EVAL_LONG);
        } else {
            //没有指定加锁时间 会先进行加锁,并且默认时间就是 LockWatchdogTimeout的时间
            //这个是异步操作 返回RFuture 类似netty中的future
            ttlRemainingFuture = tryLockInnerAsync(waitTime, internalLockLeaseTime,
                    TimeUnit.MILLISECONDS, threadId, RedisCommands.EVAL_LONG);
        }

        //这里也是类似netty Future 的addListener,在future内容执行完成后执行
        ttlRemainingFuture.onComplete((ttlRemaining, e) -> {
            if (e != null) {
                return;
            }

            // lock acquired
            if (ttlRemaining == null) {
                // leaseTime不为-1时,不会自动延期
                if (leaseTime != -1) {
                    internalLockLeaseTime = unit.toMillis(leaseTime);
                } else {
                    //这里是定时执行 当前锁自动延期的动作,leaseTime为-1时,才会自动延期
                    scheduleExpirationRenewal(threadId);
                }
            }
        });
        return ttlRemainingFuture;
    }

scheduleExpirationRenewal 中会调用 renewExpiration 启用了一个 timeout 定时,去执行延期动作。

private void renewExpiration() {
        ExpirationEntry ee = EXPIRATION_RENEWAL_MAP.get(getEntryName());
        if (ee == null) {
            return;
        }

        Timeout task = commandExecutor.getConnectionManager()
          .newTimeout(new TimerTask()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Timeout timeout) throws Exception {
                // 省略部分代码
                ....

                RFuture<Boolean> future = renewExpirationAsync(threadId);
                future.onComplete((res, e) -> {
                    ....

                    if (res) {
                        //如果 没有报错,就再次定时延期
                        // reschedule itself
                        renewExpiration();
                    } else {
                        cancelExpirationRenewal(null);
                    }
                });
            }
            //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定时任务 是 lockWatchdogTimeout 的1/3时间去执行 renewExpirationAsync
        }, internalLockLeaseTime / 3, TimeUnit.MILLISECONDS);

        ee.setTimeout(task);
    }

scheduleExpirationRenewal 会调用到 renewExpirationAsync,执行下面这段 lua 脚本。

他主要判断就是 这个锁是否在 redis 中存在,如果存在就进行 pexpire 延期。

protected RFuture<Boolean> renewExpirationAsync(long threadId) {
        return evalWriteAsync(getRawName(), LongCodec.INSTANCE, RedisCommands.EVAL_BOOLEAN,
                "if (redis.call('hexists', KEYS[1], ARGV[2]) == 1) then " +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1]); " +
                        "return 1; " +
                        "end; " +
                        "return 0;",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getRawName()),
                internalLockLeaseTime, getLockName(threadId));
    }
  • watch dog 在当前节点还存活且任务未完成则每 10 s 给锁续期 30s。
  • 程序释放锁操作时因为异常没有被执行,那么锁无法被释放,所以释放锁操作一定要放到 finally {} 中;
  • 要使 watchLog 机制生效 ,lock 时 不要设置 过期时间。
  • watchlog 的延时时间 可以由 lockWatchdogTimeout 指定默认延时时间,但是不要设置太小。
  • watchdog 会每 lockWatchdogTimeout/3 时间,去延时。
  • 通过 lua 脚本实现延迟。

总结

完工,我建议你合上屏幕,自己在脑子里重新过一遍,每一步都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一起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 Redis 分布式锁中的各种门道,其实很多点是不管用什么做分布式锁都会存在的问题,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

对于系统的设计,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不一样,没有完美的架构,没有普适的架构,但是在完美和普适能平衡的很好的架构,就是好的架构。



这篇关于Redis 分布式锁的正确实现原理演化历程与 Redisson 实战总结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扫一扫关注最新编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