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

2022/3/3 23:16:31

本文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网络——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1.定义及比较

                                  

 

 

 

 

2.时延的概念

时延解释

 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它是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之一,网络中的时延包括发送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而对于做题来说 一般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不予考虑 ,传播时延与相邻节点的距离直接关联(考虑到实际距离/光速非常小,故在地球上忽略不计),所以在传输文件时人们往往会更加看重网速,而网速就是提高发送时延的决定性因素

 

传播时延与发送时延的区别

1)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发送时延也称为传输时延。

发送时延 = 数据帧长度(b) / 信道带宽(b/s)

(2)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m) /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接近光速)

      发送时延与传播时延有本质上的差别。发送时延发生在机器内部的发送器中(一般是发生在网络适配器中),与传播信道的长度无关。 而传播时延发生在机器外部的传播信道媒体上,与信号的发送速率无关。传播信道长度越长,传播时延就越大。

提高数据的发送速率只是减少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一些浅显助记的理解: 如果说把时延比作是火车通过隧道的话,总时间=(隧道长+火车车身长)/车速,而隧道长/车速对应的就是传播时延,显然与隧道的实际长度密切相关;而火车车身长/车速对应的就是发送时间。而对于传播和发送时间来说,他们所对应的速度指的也并不相同,传播(电磁波)---光速,发送(数据)---网速

(3)链路数=路由器数+1

 

3.具体计算

电路交换

链路数=m

电路交换时延 = t(建立连接)+t(数据传送)+t(释放时延)

t(数据传送)=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总报文大小/网速+m*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

 

分组交换

分组数=n

链路数=m

分组交换时延=(n+m-1)*(每个分组的发送时延) + m*(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传播时延)=(n+m-1)*分组大小/网速 + m*(链路长度/光速)

4.例题

 

 



这篇关于计算机网络——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扫一扫关注最新编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