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被调查大学生睡前不看手机的不足3%

2022/3/19 6:31:45

本文主要是介绍《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被调查大学生睡前不看手机的不足3%,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多数居民睡眠时间不足,而工作或学习时间较长
    • 二、双减”政策对中小学生睡眠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
    • 三、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导致睡觉过晚
    • 四、有超过六成的职场人士有饮茶或咖啡来提神的习惯
    • 五、新手妈妈睡眠时长基本符合期望,但睡眠满意度一般
    • 六、是什么导致了睡眠拖延?


前言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联合相关的专业机构和专家推出《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

一、多数居民睡眠时间不足,而工作或学习时间较长

报告针对我国居民基本睡眠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居民在22-24点上床睡觉,在6-8点间起床,多数居民能在半小时左右入睡。64.75%的居民每天实际睡眠时长不足8个小时,睡眠时长超过8个小时的比例仅为7.97%,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

相反,每天工作或学习时长不到8个小时的居民比例仅为27.87%,有42.35%的居民每天工作或学习时长超过8个小时,其中3.54%的居民每天工作或学习时长在12个小时以上,居民每天平均工作或学习时长为8.15小时。可见,我国多数居民睡眠时间不足,而工作或学习时间较长。

二、双减”政策对中小学生睡眠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

“双减”政策实施后,61.53%的中小学生家长表示孩子上床时间提前了,其中,小学生家长表示孩子上床时间提前的比例为64.19%,初中生家长表示孩子上床时间提前的比例为51.82%。69.98%的中小学生家长表示孩子睡眠质量有所提高,其中,小学生家长表示孩子睡眠质量提高的比例为71.18%,初中生家长表示孩子上床时间提前的比例为65.58%。这些数据说明,“双减”政策对中小学生睡眠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导致睡觉过晚

大多数大学生存在“睡眠拖延”问题,报告显示,有27.5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总是”睡得比自己预想的晚,26.80%的大学生“有时”睡得比自己预想的晚,而只有6.41%的大学生几乎从不拖延睡眠时间。大学生对智能手机使用率过高,成为拖延大学生睡眠时间、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76%的大学生在睡觉前从不看手机,其余的大学生都会在睡前有看手机的行为,其中61.53%的大学生每天睡觉前都会看手机。由此可见,许多大学生都对手机产生依赖,导致睡觉过晚。

四、有超过六成的职场人士有饮茶或咖啡来提神的习惯

职场人士在被问及到每周是否有感到睡眠不足的情况时,有11.33%的职场人士感到自己睡眠严重不足,44.83%的职场人士每周有12天睡眠不足,20.20%的职场人士每周有34天睡眠不足,没有睡眠不足情况的人占19.21%,大部分职场人士都会有睡眠不足的现象。

在被问及一个月内为了提神而饮茶或咖啡的次数时,32.01%的职场人士表示没有饮用的习惯,几乎每天都有饮茶或者咖啡习惯的占比为11.33%,每周46次的占比为14.29%,每周13次的占比为26.11%。总的来说,有超过六成的职场人士有饮茶或咖啡来提神的习惯。

五、新手妈妈睡眠时长基本符合期望,但睡眠满意度一般

新手妈妈人群每晚实际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26小时,处在6~8小时区间内,与70.06%的新手妈妈对于每天睡眠时长的期望基本一致。对于“睡眠后是否觉得充分休息过”这一问题,14.37%的新手妈妈觉得充分休息过了,33.83%的新手妈妈认为虽然不是很充分,但也觉得休息过了,同时还有11.98%的新手妈妈“不觉得休息过了”,可见新手妈妈对自己的睡眠满意度一般。

六、是什么导致了睡眠拖延?

纵观国人从2012年到2021年十年间的睡眠情况,相比十年前,如今的入睡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起床时间晚了37分钟,睡觉时长少了近1.5小时。

其中,影响睡眠时长的因素分别是看手机或上网导致睡眠拖延,工作或学习时长挤占了睡眠时间,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碍。在这些因素中,睡眠拖延这一主动熬夜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中更为流行。



这篇关于《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被调查大学生睡前不看手机的不足3%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扫一扫关注最新编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