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习笔记1
2021/7/26 1:09:16
本文主要是介绍Python学习笔记1,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程序猿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1,用任何编程语言来开发程序,都是为了让计算机干活,而计算机干活的CPU只认识机器指令,所以,尽管不同的编程语言差异极大,最后都得“翻译”成CPU可以执行的机器指令。C语言是可以用来编写操作系统的贴近硬件的语言,所以,C语言适合开发那些追求运行速度、充分发挥硬件性能的程序。而Python是用来编写应用程序的高级编程语言。
2,Python适合开发哪些类型的应用呢?首选是网络应用,包括网站、后台服务等等;其次是许多日常需要的小工具,包括系统管理员需要的脚本任务等等;另外就是把其他语言开发的程序再包装起来,方便使用。
3,第一个缺点就是运行速度慢,和C程序相比非常慢,因为Python是解释型语言,你的代码在执行时会一行一行地翻译成CPU能理解的机器码,这个翻译过程非常耗时,所以很慢。而C程序是运行前直接编译成CPU能执行的机器码,所以非常快。但是大量的应用程序不需要这么快的运行速度,因为用户根本感觉不出来。
4,第二个缺点就是代码不能加密。如果要发布你的Python程序,实际上就是发布源代码,这一点跟C语言不同,C语言不用发布源代码,只需要把编译后的机器码(也就是你在Windows上常见的xxx.exe文件)发布出去。要从机器码反推出C代码是不可能的,所以,凡是编译型的语言,都没有这个问题,而解释型的语言,则必须把源码发布出去。这个缺点仅限于你要编写的软件需要卖给别人挣钱的时候。好消息是目前的互联网时代,靠卖软件授权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少了,靠网站和移动应用卖服务的模式越来越多了,后一种模式不需要把源码给别人。
5,加这行#!/usr/bin/env python3,再chmod a+x hello.py,可以直接./hello.py
6,把10用e替代,1.23x109就是1.23e9,或者12.3e8,0.000012可以写成1.2e-5
7,如果’本身也是一个字符,那就可以用"“括起来,比如"I’m OK”,包含的字符是I,’,m,空格,O,K这6个字符。
8,如果字符串内部既包含’又包含"怎么办?可以用转义字符\来标识,比如:‘I’m “OK”!’,表示的字符串内容是:I’m “OK”!
9,如果字符串里面有很多字符都需要转义,就需要加很多\,为了简化,Python还允许用r’‘表示’'内部的字符串默认不转义:
print(r’\\t\’)
- \\t\
10,如果字符串内部有很多换行,用\n写在一行里不好阅读,为了简化,Python允许用’’’…’’'的格式表示多行内容:
print(’’'line1 #注意这里不用加后括号
- … line2 #提示符由>>>变为…,提示你可以接着上一行输入,注意…是提示符,不是代码的一部分
- … line3’’’)
- line1
- line2
- line3
11,多行字符串’’’…’’'还可以在前面加上r使用 这块出错了
- print(r’’'hello,\n
- world’’’)
- 输出:hello,\n
- world
12,这种变量本身类型不固定的语言称之为动态语言,与之对应的是静态语言。静态语言在定义变量时必须指定变量类型,如果赋值的时候类型不匹配,就会报错。例如Java是静态语言,赋值语句如下:
- 动态:a = 123, 然后 a = ‘ada’,这样是可以的在python中
- 静态:int a = 213, a = ‘dsa’,在java中这样会报错的,不能把字符串赋给整型变量。
13,当我们写:a = 'ABC’时,Python解释器干了两件事情:
- 在内存中创建了一个’ABC’的字符串;
- 在内存中创建了一个名为a的变量,并把它指向’ABC’。
14,在Python中,有两种除法,一种除法是/,无论是否整除,结果都是浮点数;另一种是//,//除法只取结果的整数部分。
15,小结
- Python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在计算机内部,可以把任何数据都看成一个“对象”,而变量就是在程序中用来指向这些数据对象的,对变量赋值就是把数据和变量给关联起来。
- 对变量赋值x = y是把变量x指向真正的对象,该对象是变量y所指向的。随后对变量y的赋值不影响变量x的指向。
- 注意:Python的整数没有大小限制,而某些语言的整数根据其存储长度是有大小限制的,例如Java对32位整数的范围限制在-2147483648-2147483647。
- Python的浮点数也没有大小限制,但是超出一定范围就直接表示为inf(无限大)。**
16, 因为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如果要处理文本,就必须先把文本转换为数字才能处理。最早的计算机在设计时采用8个比特(bit)作为一个字节(byte),所以,一个字节能表示的最大的整数就是255(二进制11111111=十进制255),如果要表示更大的整数,就必须用更多的字节。比如两个字节可以表示的最大整数是65535,4个字节可以表示的最大整数是4294967295。
由于计算机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最早只有127个字符被编码到计算机里,也就是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和一些符号,这个编码表被称为ASCII编码,比如大写字母A的编码是65,小写字母z的编码是122。
但是要处理中文显然一个字节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个字节,而且还不能和ASCII编码冲突,所以,中国制定了GB2312编码,用来把中文编进去。
因此,Unicode应运而生。最常用的是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如果要用到非常偏僻的字符,就需要4个字节)。捋一捋ASCII编码和Unicode编码的区别:ASCII编码是1个字节,而Unicode编码通常是2个字节。
但是,如果你写的文本基本上全部是英文的话,用Unicode编码比ASCII编码需要多一倍的存储空间,在存储和传输上就十分不划算。所以,本着节约的精神,又出现了把Unicode编码转化为“可变长编码”的UTF-8编码。UTF-8编码把一个Unicode字符根据不同的数字大小编码成1-6个字节,常用的英文字母被编码成1个字节,汉字通常是3个字节,只有很生僻的字符才会被编码成4-6个字节。
总结一下:现在计算机系统通用的字符编码工作方式:
- 在计算机内存中,统一使用Unicode编码,当需要保存到硬盘或者需要传输的时候,就转换为UTF-8编码。
- 用记事本编辑的时候,从文件读取的UTF-8字符被转换为Unicode字符到内存里,编辑完成后,保存的时候再把Unicode转换为UTF-8保存到文件:
浏览网页的时候,服务器会把动态生成的Unicode内容转换为UTF-8再传输到浏览器:
17需要时回去再看下, 在最新的Python 3版本中,字符串是以Unicode编码的。对于单个字符的编码,Python提供了ord()函数获取字符的整数表示,chr()函数把编码转换为对应的字符:
- />>> ord(‘A’)
- 65
- />>> ord(‘中’)
- 20013
- />>> chr(66)
- ‘B’
- />>> chr(25991)
‘文’
由于Python的字符串类型是str,在内存中以Unicode表示,一个字符对应若干个字节。如果要在网络上传输,或者保存到磁盘上,就需要把str变为以字节为单位的bytes。
Python对bytes类型的数据用带b前缀的单引号或双引号表示:
x = b’ABC’
要注意区分’ABC’和b’ABC’,前者是str,后者虽然内容显示得和前者一样,但bytes的每个字符都只占用一个字节。
以Unicode表示的str通过encode()方法可以编码为指定的bytes,纯英文的str可以用ASCII编码为bytes,内容是一样的,含有中文的str可以用UTF-8编码为bytes。反过来,如果我们从网络或磁盘上读取了字节流,那么读到的数据就是bytes。要把bytes变为str,就需要用decode()方法
看这个(D:\学习资料\GitHub截图\python 廖雪峰),这里以后需要再回头看。
18,len()函数计算的是str的字符数,如果换成bytes,len()函数就计算字节数。
19, list中要把某个元素替换成别的元素,可以直接赋值给对应的索引位置: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 classmates[1] = 'Sarah' >>> classmates ['Michael', 'Sarah', 'Tracy']
20,
>>> s = ['python', 'java', ['asp', 'php'], 'scheme'] >>> len(s) 4 >>> s[2][1] #这样就可以取得‘php’
21, 如果要定义一个只有1个元素的tuple,用t=(1)就错了,这里定义的不是tuple,是1这个数!这是因为括号()既可以表示tuple,又可以表示数学公式中的小括号,这就产生了歧义。要用t = (1,).
22, if语句执行有个特点,它是从上往下判断,如果在某个判断上是True,把该判断对应的语句执行后,就忽略掉剩下的elif和else.
23, 只要x是非零数值、非空字符串、非空list等,就判断为True,否则为False。
if x: print('True')
24, for x in …循环就是把每个元素代入变量x,然后执行缩进块的语句。第二种循环是while循环,只要条件满足,就不断循环,条件不满足时退出循环。
25, break的作用是提前结束循环。continue的作用是提前结束本轮循环,并直接开始下一轮循环。这两个语句通常都必须配合if语句使用。
26, 要避免key不存在的错误,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in判断key是否存在,二是通过dict提供的get()方法,如果key不存在,可以返回None,或者自己指定的value.
>>> 'Thomas' in d False >>> d.get('Thomas') >>> d.get('Thomas', -1) -1
27, dict内部存放的顺序和key放入的顺序是没有关系的。
28, dict和list对比,dict有以下几个特点:
- 查找和插入的速度极快,不会随着key的增加而变慢;
- 需要占用大量的内存,内存浪费多。
而list相反:
- 查找和插入的时间随着元素的增加而增加;
- 占用空间小,浪费内存很少。
所以,dict是用空间来换取时间的一种方法。
29, dict的key必须是不可变对象。这是因为dict根据key来计算value的存储位置,如果每次计算相同的key得出的结果不同,那dict内部就完全混乱了。这个通过key计算位置的算法称为哈希算法(Hash)。
要保证hash的正确性,作为key的对象就不能变。在Python中,字符串、整数等都是不可变的,因此,可以放心地作为key。而list是可变的,就不能作为key.
30, set和dict类似,也是一组key的集合,但不存储value。由于key不能重复,所以,在set中,没有重复的key。set和dict的唯一区别仅在于没有存储对应的value,但是,set的原理和dict一样,所以,同样不可以放入可变对象,因为无法判断两个可变对象是否相等,也就无法保证set内部“不会有重复元素”。
要创建一个set,需要提供一个list作为输入集合:
>>> s = set([1, 2, 3]) >>> s {1, 2, 3}
注意,传入的参数[1, 2, 3]是一个list,而显示的{1, 2, 3}只是告诉你这个set内部有1,2,3这3个元素,显示的顺序也不表示set是有序的。
重复元素在set中自动被过滤:
>>> s = set([1, 1, 2, 2, 3, 3]) >>> s {1, 2, 3}
通过add(key)方法可以添加元素到set中,可以重复添加,但不会有效果;通过remove(key)方法可以删除元素.
set可以看成数学意义上的无序和无重复元素的集合,因此,两个set可以做数学意义上的交集、并集等操作.
重要:不可变对象
对于可变对象,比如list,对list进行操作,list内部的内容是会变化的,比如:
>>> a = ['c', 'b', 'a'] >>> a.sort() >>> a ['a', 'b', 'c']
而对于不可变对象,比如str,对str进行操作呢:
>>> a = 'abc' >>> a.replace('a', 'A') 'Abc' >>> a 'abc'
虽然字符串有个replace()方法,也确实变出了’Abc’,但变量a最后仍是’abc’,应该怎么理解呢?
我们先把代码改成下面这样:
>>> a = 'abc' >>> b = a.replace('a', 'A') >>> b 'Abc' >>> a 'abc'
总结:a是变量,而’abc’才是字符串对象!有些时候,我们经常说,对象a的内容是’abc’,但其实是指,a本身是一个变量,它指向的对象的内容才是’abc’。
当我们调用a.replace(‘a’, ‘A’)时,实际上调用方法replace是作用在字符串对象’abc’上的,而这个方法虽然名字叫replace,但却没有改变字符串’abc’的内容。相反,replace方法创建了一个新字符串’Abc’并返回,如果我们用变量b指向该新字符串,就容易理解了,变量a仍指向原有的字符串’abc’,但变量b却指向新字符串’Abc’了。
所以,对于不变对象来说,调用对象自身的任意方法,也不会改变该对象自身的内容。相反,这些方法会创建新的对象并返回,这样,就保证了不可变对象本身永远是不可变的。
这篇关于Python学习笔记1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之网!
- 2024-11-25Python编程基础:变量与类型
- 2024-11-25Python编程基础与实践
- 2024-11-24Python编程基础详解
- 2024-11-21Python编程基础教程
- 2024-11-20Python编程基础与实践
- 2024-11-20Python编程基础与高级应用
- 2024-11-19Python 基础编程教程
- 2024-11-19Python基础入门教程
- 2024-11-17在FastAPI项目中添加一个生产级别的数据库——本地环境搭建指南
- 2024-11-16`PyMuPDF4LLM`:提取PDF数据的神器